第275章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会依托马匹的脚力。
    马夫之所以希望把脚力寄托在良马身上,是因为依托良马可以得到利益,避免危害。
    如今马匹不能为人所用,马夫虽然卑贱,也不会把脚力寄托在马匹身上。
    同样的道理,营汤自以为是世上贤能的人而不愿意被君主所任用,品行极其贤能而不能被君主使用。
    这种人就不是英明君主所任用的臣子,也就像不能驱使的骏马了。
    “在政治上,姜太公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
    “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创造性。”
    “这一高明的用人路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正统思想束缚。”
    “姜太公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
    “实践证明,姜太公的用人思想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上,姜太公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
    “姜太公认为,如果在齐地强力推行周礼,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治国安邦。”
    “经过再三斟酌,姜太公决定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
    “而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违周礼的新制。”
    “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姜太公自齐国初建时就因地制宜。”
    “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
    “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
    “在这种农、工、商三者并举的宏观战略指导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
    “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朱元璋:尊贤尚功思想作为齐文化的精髓之一,为齐国的形成与发展、强盛铺平了道路。
    姜太公建立齐国以后,在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
    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姜太公为此还提出了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
    所谓六守,指的是仁、义、忠、信、勇、谋六个方面,这是姜太公选拔人才的标准。
    所谓八征,就是姜太公考察人才的八种方法。
    即通过交谈问话、辩论、财物诱惑、女色、处理危难艰险、喝酒饮宴等全面了解人才的品德和能力。
    所谓六不用,就是姜太公认为有六种人不可任用。
    奸佞之徒、诈取名誉的人、假公济私者、互相拆台者、结党营私者、嫉贤妒能者。
    姜太公发现了人才使用的客观规律,开创了尊贤尚功的人才使用先河,为后来齐国称霸称雄,位于列国至尊奠定了基础。
    姜太公尊贤尚功的用人标准,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也有一直尊崇。
    “姜太公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
    “姜太公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也没有到临淄治理齐国。”
    “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
    “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
    “到周成王幼年即位时,管叔、蔡叔、霍叔叛乱,同时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
    “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领兵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
    “姜太公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二次安定周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齐国因此得以征伐各国,成为大国,定都于营丘。”
    “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太公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
    “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周康王六年,姜太公死于周朝首都镐京。”
    “姜太公去世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了,他的儿子丁公姜继位。”
    “丁公姜继续辅佐周康王,成为仅次于首辅的次辅,并掌管周王朝的精锐部队三千虎贲。”
    雍正:纵观姜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死后更是被封神而神秘莫测。
    姜太公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华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上的形象,还是中华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
    作为宗教的神仙,姜太公是武神,也是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的护佑神灵。
    周朝从一开始,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
    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姜太公,尊宠权贵无以复加。
    周文王任命姜太公为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
    周朝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的说法,足见姜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太公半生落魄无比,飘游不定,遇不到明主。
    但是姜太公能耐下性子,观察风云,等待时机。
    最终遇到明君,辅佐周文王姬昌,振兴周国。
    周武王伐纣时,姜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掉商朝,立了首功。
    周朝建立之初大肆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
    姜太公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为后来的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奠定了基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