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即位以来,常常优厚礼遇赵普。
    赵匡胤宴请一众高级将领,装作喝醉酒的样子试探这些将领。
    “宋军先攻克了湖南、湖北,又攻占了蜀地,灭南汉、南唐,平定了江南。”
    “两年后,赵普被封为太保,第三次出任宰相。”
    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一定坚持,这一点令他敬佩。
    在中华历史上从来不缺耿直的谏臣,他们敢于给朝廷提意见,大胆地给皇帝指出过错,赵普就是这样的名臣。
    这与历史上某些王朝末期纲纪废弛的黑暗时代相比,至少还是属于比较明朗的时期了。
    赵普当上宰相以后,太祖劝赵普多读点书。
    赵匡胤陈桥事变接受禅让,决策辅佐的人很多,其中赵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记载,赵普品性不好,经常猜忌苛刻。
    “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并逐步付诸实施了。”
    宋初功臣,不止赵普一个,但赵普的功劳最大。
    “赵匡胤采取赐李重进免死金牌以稳其心,并令其移到青州以便就近约束。”
    可惜,他对赵普的宠信,让朝廷上下对赵普趋之如骛,使得赵普也开始得意忘形。
    “赵匡胤常常便装出行经过功臣之家,一天傍晚时下大雪,赵普以为赵匡胤不会出来。”
    考虑到赵普有大功,他当众斥责官员维护赵普。
    “赵普任宰相后只有敕,不是原来的典章制度。”
    “自此兵精粮足,府库充实。”
    而随之确立的军政体制,隔断了唐末五代那种朋党勾结的官兵关系。
    “公元955年,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
    “赵匡胤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而死。”
    赵匡胤的一番话让将领们彻底明白了用意,完全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镇阳豪门大户魏氏很欣赏赵普,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他原本还不相信,可赵普病逝后,发现书箱里果真只有一本《论语》。
    “赵普铺设厚垫子在地上请他们坐在堂中,在通红的炉火上烧肉吃。”
    “不能宣布皇帝的诏谕,位次列在宰相之后,不掌印,不参预上奏议事,朝会时不领班,只是奉令制作敕令而已。”
    于是,第二天纷纷辞去军职,交出兵权,到地方做节度使去了。
    于是乎,他就罢免了赵普,赶出了开封城。
    这类问题一直都是他的心结,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才使得他的政权不稳。
    “赵普当年七月十四日病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一岁。”
    坚持依法办事,反对徇情枉法是赵普的一贯思想。
    对于赵匡胤、赵光义治国时犯的错误,他都能犯颜直谏。
    “后唐时期,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征战,家国不宁。”
    “从计谋到躬亲,赵普功不可没,晋升兵部侍郎之职。”
    向皇帝进谏,一言语不当,往往会招致无妄之罪,灭顶之灾。
    朱元璋:赵普真的是贤相,诸将不早日解除兵权,宋代的天下未必不像五代一样混乱。
    “赵匡胤让赵普只管呈递敕令,他来签署。”
    同时赵普主张赏罚分明,处理事务公平公正,不拘私情,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以自己的喜怒好恶而滥用法令。
    “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已成为宋廷心腹之患。”
    “赵匡胤任职同州节度使时,征召赵普为推官,后又上书朝廷任赵普掌书记。”
    假如你们的部下为了富贵而造反,那该怎么办?
    将领们在猜想是否被赵匡胤怀疑时,赵匡胤做出了许诺。
    赵普辅佐赵匡胤、赵光义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的制度,避免了藩镇割据的情况,维护了宋朝的长治久安。
    “后周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不甘居下,拒绝新皇帝授予的兼中书令的高官。”
    “赵匡胤约好晋王,一会儿后赵光义来到。”
    赵普回来做官后,解决了他继位合法性的问题和他长子继位的问题。
    赵普也倾尽全力效忠于他,对国尽忠,是真正的社稷之臣。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赵普有管仲、诸葛亮的智慧谋略,有房玄龄、杜如晦的治国才能,是他所倚仗的社稷之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