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贾逵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657章贾逵(第1/2页)
    贾逵字梁道,初名衢,后改名逵,出生于河东郡襄陵县。
    他是西晋大臣贾充之父,同时也是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祖父。贾逵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将领。
    贾逵先后进入政府担任郡吏,历任县长、郡守。
    汉末时期,他进入丞相曹操的府中任主簿,并得到曹操的信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贾逵积极主持了丧事,坚决排除秘密不发丧的议论,及时举行了曹操的葬礼,并保护了玺绶,带领曹操的灵柩返回邺城。
    “曹丕任命他为邺令,后又调任为魏郡太守。曹丕继位后,任命他为豫州刺史,负责处理与孙吴的江夏一带的军事,并封他为关内候,后又进封阳里亭候。”
    “太和二年(228年),贾逵与曹休、司马懿一起对孙吴发动进攻,他率领满宠、胡质等人从西阳出发,攻击吴军据点东关。”
    “在曹休被吴军围困于石亭的情况下,贾逵成功击退了吴军,解救了曹休,并保全了魏军的主力。”
    “贾逵在任期间取得了不少政绩,他组织民众大力开发水利,改善了当地农田的灌溉条件,”
    “同时还疏浚了中原地区的一些河道,开通了长达两百余里的运河,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因此被世人称为“贾侯渠”。”
    “太和二年(228年),贾逵在任上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被追赠谥号为肃侯。”
    “贾逵去世后,他为豫州吏民所怀念,他们刻制了他的石像,立起了碑文,建立了祠庙,以此记念他的功绩。”
    “贾逵世为著姓,但少孤家贫,甚至冬天连棉裤也没有。”
    “有一次,他在妻兄柳孚家借宿,天亮后只好穿着柳孚的裤子走了。”
    “建安七年(202年),袁尚封郭援为河东太守,派遣他与并州刺史高干,又联络南匈奴单于,三路兵马联合起来,在临近牵制曹军。”
    “郭援攻打河东,所经城邑攻无不克,唯绛邑有贾逵坚守,怎么也攻不下来。”
    “他就召南单于并军急攻,贾逵势单力孤,抵挡不住,城池即将被攻破。”
    “这时绛邑父老为避免城破后被屠杀,于是只得向郭援开城投降,承认其为新太守,但也与郭援有约定,就是不能杀害县长贾逵。”
    “郭援早闻贾逵盛名,慕其才而想收用他,于是派兵将他抓来。”
    “郭援见到贾逵后,要求贾逵向他这位新太守叩头,贾逵不仅不叩头,反而义正辞严地斥责。”
    “郭援恼羞成怒,就下令将贾逵处死。绛邑的吏民听到消息后,都站在城上高喊:”
    “郭援左右的人也深为贾逵的气节所感动,纷纷替他请命。郭援无可奈何,只得赦免贾逵。”
    “在此战争之前,有一次,贾逵经过皮氏时,看到这里地形险要,”
    “当绛邑城快要失守时,他先派偷偷地把印绶送还郡里,而且使人告知郡守要赶紧占据皮氏这座城。”
    “郭援攻下绛邑后,准备继续进兵。贾逵恐其先占领皮氏,于是以计策迷惑郭援谋士祝奥,郭援于是被拖延停留了七日。”
    “郡守听从了贾逵的意见,占领了皮氏城,才不至于全郡沦陷。”
    “后来,郭援将贾逵囚于壶关,放在一个土窖中,用车轮盖住窖口,并派人看守,准备适当时候再杀之。”
    “当时有一个姓祝的看守,与贾逵非亲非故,而听到这些话后,敬佩其处于危厄之中仍能坚守节操,于是晚上偷偷地把贾逵放出来,帮他却去掉了枷锁送他逃走。”
    “贾逵感恩,问其名,对方坚持不肯相告。直到郭援被打败后,贾逵才知道救他的人叫祝公道。”
    “后来此人因连坐要被斩首,贾逵用尽一切手段也无法相救,只好亲自为他服丧。”
    李白:曹军最终击败且斩杀了郭援。其后郡里举贾逵为茂才,被任命为渑池县令。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陷邺城,高干迫于形势而降曹,被命为并州刺史。
    次年,曹操率军北上援救被乌桓围困于犷平的左度辽将军鲜于辅。
    归降不久高干趁机在并州反叛,并勾结河内人张晟、河东人卫固、弘农人张琰等,祸乱于崤山、渑水之间。
    贾逵起初不知张琰已谋叛,前去会见张琰。他在张琰处发觉了这一阴谋,想马上返回又难以脱身,于是急中生智,装作愿意同张琰一起反叛的样子,煞有介事地替张琰出谋献计,取得了张琰的信任。
    当时渑池县的临时治所在蠡城,城堑不固。贾逵以修筑城墙的名义从张琰那里借了一些军队。
    回到蠡城后,城中那些图谋反叛的人以为贾逵也已经反叛,因此都不避讳贾逵,结果被贾逵一个个捉起来斩杀。
    贾逵修好城堑,坚决与张琰对抗,直到张琰失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