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高手前来问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却也挡不住争强好胜之心,江湖中人,总不喜欢被人压过一头。
    走出数步,神色非恙,背上大刀藏于鞘中,发出轻微的颤抖。
    那是在恐惧向布衣感受到了自己佩刀的颤抖。
    沉吸一口气,继续往前。
    “砰……。”
    虚空之中,两股刀气碰撞,从而炸裂,发出刺耳的嘶鸣。
    远处,朗云怀中抱着长刀,本想看戏,瞧见向布衣安然的踏上台阶,走进问刀堂,不由得眼角微缩。
    表情也凝重了许多。
    “丰州向布衣。”
    “号称丰州第一刀。”
    “指玄境修为,曾前往武当山挑战,与时任武当掌教真人的王冲楼对了三招。
    以刀对指,略逊一筹,后游走于中原武林数年,挑战过的高手不在少数。
    总共胜四十二场,败九场。”
    晚清走出,轻声道:“此人刀法极为霸道,是个狠角色。”
    话音才落。
    一抹刀气从问刀堂内冲出,撕裂漫天风雪,直入苍穹三百丈。
    “轰……。”
    向布衣的身体从问刀堂内落于雪地里,大刀断做两截,手里握着其中半截。
    “好强。”
    向布衣喘着粗气,低头看着自己的胸口,仅仅只是粗布麻衣被切开一条整齐的缝隙,而不伤皮肉分毫。
    一招。
    仅仅只是一招便分出了身负。
    若非那个男人手下留情,只怕这一刀,硬会将自己和刀一起新成两戳。
    “多谢大将军手下留情。”
    向布衣单膝跪地,拄着半截断刀,服气道:“从今往后,向布衣任凭大将军差遣。”
    江湖。
    强者为尊。
    败给刘烨不丢人,要胜过刘烨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来吧。”
    刘烨在问刀堂内挥了挥手,柔和的真气将向布衣托起。
    指玄境修为的武夫,有资格成为问刀堂内的刀奴。
    “朗云,带他下去。”
    “随我来吧。”
    朗云冷着脸说道。
    这问刀堂内,除了问刀堂外,还有许多空置的房舍,都一并打扫出来了。
    便是这些刀奴的住所。
    刘烨不在乎他们的所图,名利钱财,还是武功秘籍,也不在乎他们忠心否。
    只要自己交办的事情,他们能够一一做好便是。
    向布衣跟着朗云退下。
    这便是强者的威压。
    倘若刘烨没有这份修为,没有这份权势,想要招揽一个指玄境武者,难如登天。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三两句话,便将其收入麾下。
    向布衣的到来,似乎打开了某种开关,越来越多的江湖高手出现在红河郡地界,更要入问刀堂问刀。
    其中不乏许多成名以久的正魔两道高手,也不乏许多先天境的武者想来碰碰运气。
    可惜这些人,连问刀堂内的刀气和刀意都挡不住。
    红河城内的客栈。
    近些时日。
    多了许多江湖游侠,三五人,成群结队。
    “你们听说了吗?昨天广陵道上青云门的门主王剑一去镇北将军府了。”
    结果因为修为太弱,连问刀堂都没踏进去,就被吓得昏死,最后被将军府的侍卫扔到大街上。”
    “不自量力。”
    有人不屑:“王剑一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去问刀堂问刀?兖州柳玄江听说过没有?”
    “成名二十余年,号称一袖刀光震三江,结果半月前放出话来,要让让刘将军知道什么叫刀法。”“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了?”
    “别藏着掖着。”
    “快说快说。”
    面对旁人的催促,这人故意卖起关子,喝了杯茶。
    这才笑道:“这人倒是进了问刀堂,可惜连刘大将军一刀都接不住,又被打了出来。
    结果耍赖不肯留在将军府,被砍了右手,这才放他出去。”
    “我听说这个柳玄江向来都是右手刀法,这被砍了右手,以后岂不是不能用刀了?”
    有人为其惋惜。
    “不是还有左手吗?”
    有人插话。
    “你猜他诨号为什么叫一袖刀光?”
    白发苍苍的老江湖解释:“就是因为他只有右手,左手早些年在江湖上惹了仇家,已经被人给砍了。现在右手又被砍了,这辈子都拿不起刀喽。”
    江湖人,多豪爽,三言两语,便能聊到一起,称兄道弟,也能因为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雪越下越大。
    泼泼洒洒。
    铺天盖地。
    看不出去三五十丈远,天地一色,山野皆白。
    红河城正门。
    车水马龙,进进出出的行人排成两条长龙,顶着大雪,有商贾,有农夫,有文人士子,也有出游的女子少爷。
    红河郡文风虽不如中原,但近两年,刘烨主政红河郡之后,教御司在各县兴建了许多的书院,
    教人读书认字。
    还通过李振天的牵线搭桥,从学宫接了数位大儒入红河,坐镇教御司。
    这一举动,让刘烨这位屠夫在天下文人士子的口中,形像略微有所好转。
    也促进了更多的中原学子入红河,为大将军府和郡守府效力。
    那些个大儒在红河亲自走访了之后,不由得为之惊叹,曾经的苦寒之地一去不复返,虽不说鱼米之乡,但也生机勃勃。
    兵强马壮,吏治清明,轻徭薄役,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
    往昔时候,每年的大雪天,都是红河郡百姓最为难熬的日子,不知要冻死饿死多少人。
    而这两年,百姓富足,这样的场景处处可见。
    大雪天下。
    外出游玩的人不在少数守城的士卒外面罩着铁甲,里面是皮甲,最里面则是厚实的袄子,手上还带着羊皮手套。
    一个个精气神十足。
    “这便是红河城吗?”
    鹅毛大雪中。
    有个穿着白色长袍的女子打马走来,头戴斗笠,腰间系着两口长短不一的连鞘刀。
    她的面容冷清,却好似个从画中走出来的女子,清冷孤傲,不苟言笑。
    片片飞雪落下,过路上,不管是男人还是女子,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女人也不恼怒,忽然无视,只是自言自语道:“在北蟒的时候,听说红河郡是苦寒之地,可入红河半月光景却哪里有着别人口中苦寒之地的样子。”
    白衣女子打马而去,正要入城,却被旁边的铁甲兵卒拦下。
    她伸手从袖袍内拿出些许铜板,朝士卒递过去。
    “姑娘误会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