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天,潘筠去三清山的另一面送人。
宋大林领着六百多个兄弟躲在山洞里。
有的回了一趟家,有的却是朝着家的方向去,感觉到没人盯着他们以后就溜回来,这两天一直躲在山洞里。
王璁的管事也到了。
他姓丁,曾跟着王璁走商几年,前年末留下专门打理广信府的一个杂货铺。
月盈利二十余两,一年能给王璁赚二百余两银子。
他手上的钱不多,别说买货,光是把这么多人送到泉州就是一笔大花销。
潘筠看向妙真。
妙真就和陶岩柏抬了一个箱子进来,打开,里面是整齐的银锭。
丁管事和宋大林同时睁大了眼睛。
潘筠道:“这是给你们买货的钱,丁管事,这方面你熟,你带着他们采买些布匹、书籍、茶叶和瓷器,一并送到泉州港去。”
丁管事沉吟道:“布匹和茶叶的质量上下价格相差很大,不知小师叔想要什么品质的东西?”
潘筠:“布匹买几匹色彩鲜艳,质量上等的,其余全部购进中等及以下品质的,茶叶、瓷器亦如此。”
那这箱银子就能买很多东西了。
丁管事瞬间明白,躬身道:“小的这就去。”
潘筠指着宋大林和王小井道:“这六百四十八个兄弟归他们两个管,你有事就找他们,他们以后都是璁儿的人,就跟从前你手底下的伙计一样,有事只管找他们商量。”
丁管事表示明白。
潘筠就拿出一个包袱交给宋大林:“这是你们的身契和路引。”
宋大林打开看。
他不认字,只能看向王小井。
王小井就和他解释:“这是活契,标明我们在王氏商号工作,月钱多少,路引则是我们跟着商号出行的证明。
宋大林:“我们的真名吗?”
王小井翻了好几张后点头:“真名,连住址都是一样的。”
宋大林惊讶的看向潘筠:“这才几天,你能办下真路引,玉山县的县令是傻缺吗?”
潘筠笑了一下道:“商号是请武林盟的朋友帮忙弄的,你们人数太多,一半托了武林盟的人在广信府办的路引,一半则是托了县衙里的熟人,放心,合法合规,你们放心离开。”
宋大林:“于青天也答应吗?”
“于青天离开了。”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
于谦一走,蔡晟就收到消息,他的命保住了。
因为他招安有功,虽有前过,但能招降叛军,也算将功补过。
要不是于谦在折子里痛斥他,他说不定能走动关系留用。
不过,还好,至少留住了性命,尤其在对比了被押解回京的福建布政司使宋彰之后。
蔡晟没被押解,他被当场免职,赶回家去了。
吴师爷决定参加今年的恩科,也在打包行李。
新县令没到,旧县令就要离开,玉山县现在是县尉和主簿当家做主。
俩人祖辈都是玉山县人,跟在明仁手下几年,如今蔡晟一走,他们立刻就恢复明仁在的时候的规章制度,一切照旧例来办。
玉山县县务逐渐恢复正轨。
百姓不用他们管,在几次赈灾粮下放之后,他们已经整顿好田地,虽然每天吃不饱,却饿不死,生活也恢复了正轨。
潘筠托人到县衙里办路引,县尉只是扫了一眼名单,确定这些人是要去泉州,并可能要出海,便爽快的给他们办了。
他感激潘筠,也相信潘筠,这些前叛军只要不在大明境内惹事,随他们去。
与其把这些刺头放在玉山县,还不如送去倭国。
县尉根本不会想他们是不是偷渡,出去是不是犯法,反正路引上显示他们去的泉州,又没写明他们要去倭国。
县尉哐哐给他们盖章,盖完后还道:“幸而你们只拿来了三百个,要是再多一个,我是不敢盖章的,每年县衙给出的路引都是有数的。
潘筠知道,这是为了安全防控,尤其现在是特殊时期,福建的造反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个时候,更要控制人口往福建流动。
潘筠把身契和路引一起给他们,就是给他们一个保证,有一日若不想跟他们混了,这张身契不是束缚,他们大可以和宋大林领了就离开。
众兄弟看了,对潘筠更加敬服,更愿意留下了。
连身契都给他们了,这还能是骗他们吗?
等他们去了倭国,一定能捡到很多银子。
曹钦后脚送走曹吉祥几人,有两日,远在福建的卢远就收到了消息。
我到底是忧虑玉山县,留了两个锦衣卫监视玉山县的情况。
“他说我们沿途收购布匹、茶叶和瓷器,往福建来了?”
“对,你们化妆和这些人接触过,我们说我们现在是王氏商号的伙计,要押送货物去泉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