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瞧你们带回来的东西,全是吉安土特产,我不想知道都难,听说吉安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案,是什么案子?”
潘筠一口气打了三壶酒,然后把酒坛封起来,拍拍手起身,伸出一根手指道:“首先,我们回来不急,...
**第三十二章:暗潮涌动**
辽东战事虽已暂告一段落,但大明朝廷内部的暗流却愈发汹涌。赵廷岳凯旋回京的消息传至京城后,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内阁首辅杨涟连夜召集心腹议事,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赵廷岳此番功勋卓著,陛下必有重赏。”他缓缓开口,语气低沉,“然此人手握北疆军权多年,若再加封,恐怕尾大不掉。”
身旁的次辅陈应元轻叹一声:“可若不予嘉奖,又恐寒了将士之心。更何况……吐蕃使节巴尔丹已在辽东亲眼见证战局,我等若在此时对赵帅不利,恐被外人视为内斗。”
杨涟冷笑一声:“吐蕃?阿桑王子不过是在观望罢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乌兰察布那边的动作。”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密探匆匆入内,低声禀报:“大人,鹰嘴峡方面传来消息,乌兰察布已秘密调兵南下,意图不明。”
杨涟眼神微凝:“终于动手了吗?”
陈应元皱眉道:“若乌兰察布趁虚而入,京畿恐有危险。”
杨涟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不必惊慌。赵廷岳在辽东牵制女真,吐蕃尚未表态,乌兰察布即便南下,也未必敢轻举妄动。倒是陛下那边……”
他顿了顿,目光幽深:“陛下对赵廷岳的态度,才是关键。”
---
与此同时,皇宫御书房中,永昌帝正与太监总管密谈。
“赵廷岳回来了。”永昌帝端坐于龙椅之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
太监总管道:“是的,陛下。赵帅已在城外驻扎,明日辰时将入宫觐见。”
永昌帝微微一笑:“好啊。朕倒要看看,他这次能带来什么好消息。”
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陛下,是否要……”
永昌帝摆了摆手:“不必着急。赵廷岳虽有功,但功高震主,终究是个隐患。朕会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选择。”
太监总管心头一凛,低头应道:“奴才明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道低沉的声音:“启禀陛下,吐蕃使节巴尔丹求见。”
永昌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请他进来。”
片刻之后,巴尔丹步入御书房,恭敬行礼:“吐蕃使节巴尔丹,拜见陛下。”
永昌帝抬眼打量着他,淡淡一笑:“阁下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此次前来,有何要事?”
巴尔丹神色平静:“殿下遣我前来,只为向陛下表达吐蕃之诚意。辽东之战,赵廷岳大人用兵如神,令我等大开眼界。吐蕃愿与大明修好,共御外敌。”
永昌帝嘴角微扬:“阁下倒是坦诚。不过,吐蕃地处西域,若要修好,恐怕还需拿出点诚意来。”
巴尔丹拱手道:“吐蕃愿以丝绸、马匹交换大明铁器,并派遣使者常驻京城,以表诚意。”
永昌帝轻轻点头:“很好。朕会考虑你的提议。”
巴尔丹再次行礼,随即悄然退下。
待他离去后,永昌帝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京城,语气低沉:“吐蕃……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
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是否需要派人监视巴尔丹?”
永昌帝摇头:“不必。让锦衣卫继续盯着乌兰察布的动向即可。至于吐蕃……他们迟早会做出选择。”
---
辽东前线,抚顺关外。
赵廷岳亲自巡视战后防线,身后跟着李承泽和几名亲信将领。
“此战虽胜,但女真并未伤及根本。”李承泽低声说道,“努尔哈赤退回赫图阿拉后,必定会重整旗鼓,伺机再起。”
赵廷岳点头:“不错。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单膝跪地禀报:“大人,乌兰察布部已有异动,其前锋部队已越过鹰嘴峡,正朝大同方向进发!”
赵廷岳眼神骤冷:“果然来了。”
李承泽皱眉:“大人,是否要立即调兵增援?”
赵廷岳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先派使者前往乌兰察布大营,探明其真实意图。若其只是试探,便无需兴师动众;若其真有意南下,再做应对也不迟。”
李承泽领命而去。
赵廷岳站在关头,遥望北方,心中已有决断。
“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他低声喃喃,“而我,必须走好每一步。”
---
吐蕃王庭,阿桑王子书房。
烛火摇曳,映照着阿桑略显疲惫的面容。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