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老大不争气,幺儿挑大梁(万更,求个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港圈的这场狗咬狗的大戏,林一诚并没有预料到,不过他看的很过瘾。
    林一诚这才知道,陈可欣从《投名状》,就已经玩上了几千美元一顶帽子这套把戏。
    估计是文艺片拍太久了,实在是穷疯了,穷怕了。
    有件事儿,林一诚也彻底想明白了。
    前世,《投名状》是有中影参与投资的。
    可是在首周票房过亿后,陈可欣就再也收不到关于票房的任何信息了。
    陈可欣问韩三爷。
    韩三爷说不知道。
    你品,你细品。
    陈可欣也品出来了。
    “我只要求票房能过2亿,行吗?”陈可欣哀求韩三爷。
    韩三爷答应了。
    于是,《投名状》下映后,内地票房恰好过了2亿。
    呵。
    陈可欣也是胆大包天,坑钱坑到中影头上了。
    老韩能不收拾他吗?
    那可是座山雕啊!——
    从离开羊城后,剧组直接往北走了。
    没去西南方向的某个城市。
    反正,这两年,林一诚是不会去的。
    星河院线,在那里也没有电影院。
    星文化还有18文化旗下的艺人,尤其女艺人,也不接那里的通告。
    一路走过来,《烂片儿是怎么拍成的》票房走势也挺稳定,一直维持在1500万左右的日票房,每日的跌幅很小。
    之所以如此,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原因外,还是那句话,同行衬托的好。
    《集结号》这电影,太沉闷了,太残酷了。
    贺岁档,观众看电影,就是为了休闲找个乐子,结果看完非凡没放松,反而更憋屈了。
    何苦花钱找不自在呢?
    为啥不去看《烂片儿是怎么拍成的》乐呵一下呢?
    因此,《集结号》除了首日票房破了千万,之后每天都在下跌,跌幅还不小。
    ——
    12月28日,剧组来到了长安。
    长安百姓,对于林一诚这个“长安骄傲”,那是相当的支持。
    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
    当日,长安各个电影院,人潮涌动,都是排队买票看《烂片儿是怎么拍成的》。
    电影都已经看过了又怎么样?
    自家娃回来了,谁还舍不得那几十块钱吗?
    不能在外人(剧组其他成员)面前,给娃丢脸!
    关中人,就是这么团结,这么实在。
    老乡们如此厚待,林一诚也不含糊。
    一天之内,愣是把这些电影院,都路演了一遍,发言的时候,更是一口地道的陕省话,让老乡们倍儿感亲切。
    当晚,林一诚没有住酒店,先回家了一趟。
    赵玉霞放心不下儿子,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
    得到了林一诚的诸多保证后,才放他离开。
    ——
    1月1日,元旦当天。
    风尘仆仆,舟车劳顿的剧组一行人,总算回到了京城。
    《烂片儿是怎么拍成的》上映已经20天整,累计票房,达到了3亿4600多万。
    《集结号》也正好上映一周了,累计票房还不到5000万,比起原时空的成绩,相差太远,
    至于《投名状》,在内地,早都下映好几天了,内地总票房,只有400多万。
    甚至,因为受到舆论影响,《投名状》港岛本埠票房也不理想,截止元旦这天,才拿了600多万港币,就算还能再挣扎一段儿时间,最后也突破不了一千万。
    寰亚和英黄这两家公司,亏的吐血。
    在回星河影视公司的路上,韩三爷打来了电话。
    “小林,实在不好意思,银都那边儿,还是不同意代理发行你的电影。”韩三爷语气有些惭愧。
    当初,林一诚就没考虑过港岛市场,是韩三爷一再坚持,想要找之前已经合作过两次的银都机构再次合作。
    “没关系的韩叔,这又不怪伱。”林一诚笑了笑,安慰了一下韩三爷。
    “你放心,这件事儿,我肯定给你个交代。”韩三爷的话,有些严肃。
    自从他当了中影话事人后,还是头一次碰到这么不给他面子的人。
    既然你不给我面子,那也别怪我不给你里子。
    以后你银都投资的片子,想在内地上映,呵呵,得看他韩三坪的脸色行事。
    如何敲打如何揉捏,他韩三坪说了算!
    虽然中影和银都勉强可以称作是兄弟单位,但一码归一码。
    哪怕闹起来,他韩三坪也占理!
    ——
    银都这家公司,成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在那边儿扎一根钉子,发行内地电影,或者投资港岛的←派电影,潜移默化,改变那里的……
    只不过嘛。
    老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那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