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汪镇,陈林老家的山头,此刻一片繁忙。
在陈林说动老丈人后不就,两家几乎同时开修。
江家沟陈林垫资一半,岳父出了一半,并让大姐二哥和四儿都跟陈林写了欠条,陈林垫的一半一分为四。
然后二哥的钱被岳父扣下了,并保证每个月交几百回来,留着在省城买房。
二哥当然不情愿,但爹说的话得听啊,不然照样挨抽,旁边还得站个跟你抹泪的老妈。
二哥钱留下了,还留下了一句上辈子陈林两口子买房时说的话:“买房有什么用,钱多烧得慌么?不如租房住。”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二哥思想领先了时代三十年!
三十年后要是真能租上公租房,没人时不时赶你,一个月千把块房租,那确实比买房划算。
真的,别说什么小孩读书什么的,都能读!
4202年,去年还摇号的幼儿园,省城高新区的,今年招100个只有四十多个报名!
审核资料还得刷下几个!补录的全是租房的,然后补录也没招够一百个。
但那是三十多年后啊,按正常发展,凯凯的孩子,二哥的大孙子,读书的时候正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
所以他的租房理论,只能招来一顿骂,都不用三十年后的小孩读书理论,成家立业四个字就能骂到他抬不起头。
二哥走的时候,看向陈林的目光充满哀怨,陈林才不在乎,笑嘻嘻把二哥送到镇上,看着他上了去省城的车。
临走想着二哥的钱被榨干,还好心的给了5块钱,真的很大方了。
上辈子二哥鼓动陈林跟他去新省种棉花,去了啥都不懂,错过了日头也是埋头就种。
结果遇到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只能灰溜溜的回来。
在省城,陈林身无分文,二哥给了陈林50块,让陈林回家了!
那会儿已经新世纪了啊,快到2010年了都,省城到县里车费都三四十了,他就给了踏踏实实帮着他干活的陈林50路费!
陈林能记两辈子!于是送上车必须给5块!二哥不懂,还觉得陈林人挺好,但陈林很解气!
随后陈林就回了汪镇老家,因为陈父也闲不住了,今年的水稻陈林硬是没让种的!
当时陈林可神气了,说老汉儿你要是种,那你以后就见不到波波了,见面我就抱着波波藏起来!
陈父知道这货现在真干得出来,于是只能硬熬着,油菜五月就收了,真就没活干了。
好在有园子里的水果需要伺候,不然真怕闲出毛病,终于事情来了,修房子可是个大活儿,陈父开始当监工。
陈林老家就是院子加园子,院子不宽,园子不小。
现在陈家户口本上走了二姐,三姐嫁人也没迁,然后进来了思华和波波,波波原本今年会被迁县里去,但陈林决定这辈子就不迁了。
上辈子迁上去挂街道的,年纪轻轻就当了户主,但没什么用,读书反倒因为在这个街道没去成好学校。
而且迁户籍也遇到骚操作,这边迁上来了,村里没注销,俩户口一直保持着,几次人口普查都没变化。
所以目前户籍上是多了人的,于是又一番操作扩大了宅基地,后世很难,现在村里大部分是陈家人,还有的搞。
除了人住的之外,猪圈牛圈和家禽的地方也要好好规划,厕所更是重中之重。
再来说下陈林家原来有多穷吧。
倒凹字的院子,左边突出是牛圈,右边突出是厨房加猪圈。
和普通农家不同,厕所在牛圈这边,没挨着猪圈,也不知当时陈父出于什么考虑。
厕所是旱厕!就一个大坑,蹲边上上大号那种。
学校里的上厕所顺口溜,手拿机密文件,脚踏黄河两岸,陈家人在八九十年代可能都听不懂!
蹲一边呢,怎么就两岸了?
然后最坑的来了,擦屁股用的竹片!可怕不可怕?
更可怕的是波波这个90后都用过!90年代了!九十年代中期了!波波几岁了都!回老家上厕所用竹片!
陈林家上辈子穷到啥程度,大家应该有所体会了。
所以陈林决定重点建设家里的下水道系统,化粪池子那是往大往深了挖!,公共厕所要有,卧室的厕所也提前安排上!
层数盖两层,楼顶还是用瓦片,只不过不是用普通青瓦了,换成好看的琉璃瓦(县里把区别于青瓦的好看瓦片都叫琉璃瓦)。
用瓦比预制板封顶可凉快太多了,陈林不知原理,但有切身的感受。
岳母家上辈子修好的二层小楼,楼顶要是不放水,那夏天的二楼是不能待人的。
材料到齐后,工人们进场,都是村里人,熟人熟事,大家干活也都尽心。
世中已经开上车了,也不知有没有驾照,拉砂石水泥全是他包了。
其他堂表兄弟也都来招呼,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