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070章:连想出大招!(今天5000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估计可以乘机压一压供货商的价,现在这个市场要赚钱不容易,他们也是知道的,所以估计能压个10%的成本出来。”
    “今年过去,整个笔记本市场估计都得洗牌了!现在连想这是想直接统治整个PC市场了对吧!”
    “他们估计早就这样想了,全产业链都是连想的货,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家的货少了,成本都打不住,这个策略就像可口可乐公司三块钱一瓶的汽水一样,你根本就做不到它那个成本价,那你怎么和人家玩?以后连想会越做越大!”
    “扑街了!完全没办法玩下去这个游戏了。”
    此刻,得到消息的友商们,都是纷纷表达了不满。
    本来今年钱就不好赚,连想凭借着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还玩起了超低压售价。
    这是搞倾销是吧!
    不过,在华国,柳家的地位是能够压住这次事件的。
    也不需要压多久,只要能压半年,就会有友商受不了,进行战略跟随的步骤。
    那时候,伱卖得越多,亏的越多。
    怎么可能和量上大一个级数,拥有全产业链供给优势的连想来比拟?
    而不仅仅是普通的友商,就算现在高瓴要进入笔记本市场,也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情。
    连想Y410P系列是市场上的爆款产品。
    原来定位在4800左右的产品,现在只卖4000块钱不到,就问你怎么玩!
    这本身就是高瓴matebook想要进入的细分市场。
    使得高瓴科技的定价,非常尴尬。
    要知道高瓴matebook销量不明,无法和连想大千万台的销量PK成本,这也就导致了高瓴matebook的单台笔记本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而且现在高瓴为了给这台笔记本赋能,还运用了较轻的复合材料技术,以及硬件设备的重新定制,这本身就推高了这款笔记本电脑的研发成本,再加上天生会画APP的赋能,那更是增加了综合研发成本。
    连想Y410P系列产品,成熟得不能再成熟了,是一款非常经典的老产品。
    换一句话说,人家的研发成本,早就摊没了,剩下的就只是生产成本,你要怎么玩?
    你作为外来户,根本就挤不进去这个市场,好不!
    其实这种市场,最好的局面就是垄断寡头,为了追求利润,都是设置了较高的单价,就像后世的平果手机一样,一代接着一代的刘海屏,或者是汽车行业的BBA这种,躺着吃利润,新势力才好进入。
    现在这个局面,巨头的突然降价,直接把下面的空间给吃没了,根本就不给你入局的机会。
    这其实就是很难的!.
    。。。。。。
    连想在研究怎么通过极致的施压,对高瓴的产品进行拉扯,阻止高瓴的笔记本新产品进入的时候。
    高瓴科技为了刺激久久没有提振的手机外电子科技产业业务,已经在测试高瓴matebook产品上线了。
    高怀钧听到了连想的几大系列产品,并没有言语。
    华国有些企业喜欢搞低价竞争,实际上是牺牲了体验。
    连想Y410P系列产品如此降价,不进行产品内部的成本降配,高怀钧打死他都不信!
    而那些喜欢搞低价竞争的企业,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亏个几百块钱,可以说是长期亏损,这样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而且搞价格战的话,你肯定不会注重产品的质量,这也会带来一些安全和性能上的问题。
    比如笔记本内部发热,笔记本用久了后发卡,不耐用等等问题就出来了。
    说白了,这实际上就是牺牲了用户的体验。
    但高瓴不一样,高瓴追求的是价值,所以不会打在局部战役上打价格战。
    高怀钧一直坚信一个观念,那就是你只有用心把产品做好,把用户体验做好,那么消费者才会喜欢,才会愿意支持和购买。
    其实他们虽然也在乎性价比,但是对于几百块钱区间的价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敏感。
    他们敏感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因为你的产品力不足,无法和竞品拉开差距而已。
    不过,下面的人,却是压力十足。
    “听说了吗,连想最近发疯了,主力笔记本电脑都打八折!”
    “那可不是吗?他们太疯狂了,连老大都这样玩,我们这台笔记本电脑,进入的时机可太不对了。”
    “时机?高瓴的产品什么时候看过时机了,发到市场咔咔一顿就是干!他们根本就无法和我们的产品比!”
    “话是这么说,但是毕竟我们高瓴的笔记本电脑,也是第一次上市不是。”
    “高总指导的产品,什么时候掉过链子?静听龙吟就行!”
    “也是,事到如今,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虽然他们也是有所议论,但是这动摇不了军心。
    现在高瓴形成了非常强悍的项目组研发体系,你的产品卖得好不好,直接和你的绩效和前途挂钩!
    你想浑水摸鱼,别的组卖的好,你蹭着想发奖金?
    那是不可能的!
    从这点上看,高瓴现在的格局,其实更像是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那种特殊合伙人制度。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如果项目组亏钱了,会进入一个规定时间内的考察期。
    要不对集团整体有效,得到高怀钧的特批,要不就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扭亏为盈。
    第一种情况,就像整个高瓴芯片这种长期亏损的,少之又少。
    而第二种的,却是比较多。
    高怀钧也考虑过是否太过于急功近利,以盈利为实际目标太过于短视。
    但是想到了人员结构越来越庞大的高瓴,保持员工对于成功的饥饿感和内驱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或许会因此错过一些风口,但是没有高怀钧的干预稳住基本盘,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因此高瓴matebook的小组员工十分紧张,压力巨大,担心项目失败,是一件可以遇见的事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