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076章:高瓴科技即将上市!(今天5000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够用,经常性的机体发热,电插口易坏等等,都是大锅。
    以后谁来背锅?
    推诿来,推诿去,时间就过去了,产品也没研发出来!
    这就是大公司官僚气严重的公司的特点。
    更致命的是。
    这家公司已经由一家实体制造公司转变成了一家金融公司!
    搞小额贷款赚的钱,比主营业务还赚的多。
    你敢信?
    这就意味着,连想已经逐渐从一家PC巨头,向华街那些金融资本在进行转变。
    就像后世的播音一样,行动轨迹一模一样!
    1999年,播音公司搬迁总部,在众多伸出橄榄枝的城市中最终选择了芝加哥。
    之所以选择芝加哥,倒不是给的那点安家费和6000万美丽元的税收优惠。
    而是在于芝加哥是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作为制造业公司的播音为什么要把金融纳入最关键的考量呢
    传统的造飞机赚钱已经不能满足资本的胃口了,播音要向金融发展,寻找更高利润的业务:放贷。
    2005年,播音专门成立了“播音金融公司”,主攻租赁融资市场。
    在民航领域里租赁是个大生意,许多航空公司想买飞机,但没有足够的钱,于是就去租。没钱租咋办
    可以到“播音金融公司”贷款。
    目前金融利润已经占播音利润率最高的23%。
    尝到甜头后,播音开始疯狂推动外包。
    比如。。。某啊三国。。。
    以便专心做金融。
    这也是为何,到了后世,播音把已经老掉牙的B737继续魔改,做成具有严重设计缺陷的小短腿B737MAX,而不是重新设计一款单通道的同级别飞机的核心原因。
    最终酿成了大祸!
    重新设计一款单通道的同级别飞机那多贵啊!
    以美丽国的人力成本,怎么说也要花费大几十亿美丽元。
    而且进展不顺,CEO还有可能被裁!
    我犯得着自找事儿?
    而且董事会也不支持,毕竟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之下,B737还没有被榨取到最后一滴利润。
    站着就可以把钱给挣了,那我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呢?
    同样的,在PC业务上已经是巨头之一的连想,也是在和播音走在同个轨迹上。
    尾大去不掉的这家公司,在PC业务上少赚一点,只要不亏就行,然后利用实体制造业作为幌子,源源不断的借入低息资本,然后高价贷款出去。
    打的低借高租的生意,直接开摆躺平!
    做实业那么辛苦,一年辛苦下来,还有可能亏损,一年到头直接白干。
    哪里有炒炒房,放放债舒服?
    事实上,连想赚的,还真不少。
    除了手机业务停滞不前以外,过得还算是比较滋润。
    随后,杨庆给柳志打了电话。
    他希望对连想做出相应的改变!
    相比较研发难度相对更高的天生绘画,轻薄本上的一些设计理念,还是非常容易,能够模仿的!
    在他看来,做PC业务,最终做的,还是性能。
    如果高瓴通过牺牲性能来解决重量的难题,那么他就相当于在PC市场之上下了一一步非常错误的棋。
    一步错,则步步错!
    消费者对于具有质量缺陷的产品,那容忍度,可是非常低的。
    未来,高瓴他肯定会尝到如此冒失所带来的恶果!
    但是,他也好,其他PC业务的友商,甚至是汽车产业的大部分友商们也好,他们都不知道。
    高瓴对于产品品控,控制得有多严格!
    钱,我们给够。
    品控,你给我做到极致!
    这就是高瓴现在唯一的标准。
    最开始生产MP3的时候,那时候作为一个小厂,高瓴的确做得不太行。
    只有高瓴供应链的人才知道,高瓴对于品控的标准是有多变太!
    这也是为什么供应链敢说做高瓴的产品。
    做了,心疼一阵子。
    不做,心疼一辈子!
    像高瓴的电脑零部件供应商,基本上在高瓴matebook上市之前,都是带十多个,或者是几个工程师常驻在高瓴的余州代工厂。
    测试产品的时候,高瓴的工程师每天凌晨三点钟回去。
    好家伙!
    早上八点钟又到了。
    改进的方案当天确定,24小时之内必须给我改好,然后继续测试。
    这黑压压的一大群工程师在代工厂做测试,一个个愁容满面都像是要哭泣的样子,算是给了富士康的人,一个小小的高瓴震撼。
    高瓴的财务部门,也有一项重要考核——“按时给供应商打款”!
    高瓴的财务会主动给供货商打电话,要给你结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