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31章:高瓴新的调整!(4000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瓴芯片和高瓴人工智能,虽然看起来不张不显,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们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现在也是已经到了突破的边缘,高怀钧怎么说高瓴处于油烹火烤之中呢?
    难道,他们这群人洞察力不足,没有想到高怀钧想到的一些角度?
    高怀钧看着他们,眼睛不抬着继续说道,“敌人出在内部!”
    “第一问题是,高瓴的内部,我们需要第三次内部调整了!”
    众高管们面面相觑。
    不知道高怀钧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如果在赚钱状态,就不要乱动,这其实就和你的PC电脑的主机一样,虽然上面铺满了灰尘,但是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灰电平衡。
    你把上面那层厚厚的灰去掉之后,很有可能直接把主机上面的某个关键的触点给搞烂了。
    而高瓴也是一样。
    现在蒸蒸日上,你大动干戈,很有可能搞的还没有原来好,那何苦来哉!
    高怀钧哪里不清楚他们这群人的想法,很正常,待在舒适圈太久了,肯定就不想动了。
    “我的思路,主要是以下几点。”
    众人纷纷拿出纸和笔,准备开始记录起来。
    看得出来,高怀钧这次是真的要大动干戈了!
    “第一个是缺乏应对消费者问题的产品机制,消费者的问题大部分靠人肉解决。”
    这个其实是高怀钧观察到了,高瓴开启官僚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点。
    由于高瓴多年深耕于汽车和电子科技两大领域,横跨两大类完全不同的工业产品,平台必须兼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所以当消费者有问题需要营销部门解决,营销部门会发现面临的问题五花八门,有时候一个小问题需要营销部门拉着研发看半天才能解决,且这些时间并不能给绩效加分。
    且当消费者的问题反馈给营销部门,他们又会把问题打包一起发给研发,最后变成了这是研发的事情,最后就变成了大家一起敷衍了事,然后核心问题还是一些省级超级渠道商的问题。
    因为大家都需要这些省级渠道商来打供给和销售、做shocase,以便写进漂亮的复盘报告来向上汇报。
    所以,虽然高怀钧一直都在强调【消费服务意识,把自己尽可能的融入到C端的思考角度之中】,拼了命想留住优质消费者不让竞对挖走,但一线营销们以及研发们一起都没有重视这个事情,他们的核心关注,尤其是研发的重点依然是超级渠道商们。
    而研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他们更加不可能从杂乱无章的问题之中抽丝剥茧出来,形成自己的结论,然后集中进行公关。
    或许高怀钧在强调这个事情的时候或许可以重视一下,但是一阵风后就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
    其实这也并不怪他们。
    人性本就是如此。
    而这两年来很多消费者,甚至是一些会重复购置的老消费者都是流失严重,这其实是在业绩在不断繁荣的时候,高怀钧看到的现象。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迁移虽然从商业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从高怀钧的角度看,这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意味着高瓴其实在渐渐的播音化,后期官僚主义严重,渐渐地变成一个和那些大公司差不多的公司。
    “第二个重复造车轮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因为之前一些年高瓴各个业务板块工作开展得一直很顺利,稳居国内科技相关企业的几把交椅,尤其是在电子科技领域更是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所以在扩张其他领域的势力范围时也是不计成本,创新的业务人才不断引入。
    高怀钧其实也是希望在一些他不熟悉的,但是貌似听说过的领域能够发现亮点。
    在这一点上,高瓴的衍生品公司他就基本没怎么管过。
    所以很容易看到一块相似的业务在不同BU之间会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如果放在小公司,可能就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事儿。
    这个现象导致的问题之一就是汇报机制复杂化,大家做相似的事情,但每个人都想做出亮点,于是花在汇报上的时间就多了,汇报的方式也变的多样,“不会包装、这个形式不好看试试用keynote”,这种形式就常常出现在了各大项目部上。
    而高怀钧要求的不准在会议上讲PPT,也是开始偷偷流行!
    一个字儿,领导需要。
    你如果不做PPT,那怎么汇报得又清晰又有条例?
    很难的好吧!
    “第三个hr等岗位严重唯上,已经开始了为了媚上而不惜造假的程度!”说到这里,高怀钧狠狠地把手掌往桌上一拍,吓得下面的部分高管甚至连自己手中的笔都掉了。
    高怀钧这句话,就差指名道姓了!
    下面的高管都以为,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