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波斯局势的变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更加危险。</P>
    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属于一个集体,周围都是同伴,很多人是部落同族或亲属、多年的亲密伙伴。他们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表现卓越,也做好准备为了同伴去杀人或被杀。</P>
    士兵们也同意开战,即使会致残甚至死亡。</P>
    若是任由他这般继续扩张下去,定然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并最终割据东北,形成与帝国遥遥对峙的局面。</P>
    未几年,纳迪尔还不顾帝国诏令,带兵攻入阿富汗和布哈拉汗国,收降部族数十万,不仅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还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军事力量,隐隐形成与帝国中央政府割据对抗的局面。</P>
    他拒绝了随军齐国参谋提出的固守营垒、以己方犀利的火力优势消耗敌人实力的建议。</P>
    1731年6月15日,四万七千余波斯军队兵分四路,陆续汇集于塞姆南东北方一个叫做马亚梅的小镇,与纳迪尔三万五千余主力大军迎头撞上。</P>
    他命令兵强马壮的两翼部队包抄围住纳迪尔军的侧翼,还让一支由四千人组成的骑兵预备队做好准备,在纳迪尔溃败的时候,迅速出击,活捉纳迪尔和塔赫玛斯普二世。</P>
    但在杀戮开始前的那一刻,士兵们会幻想、恐惧,甚至会惊叹、崇拜。</P>
    此时的波斯军队不再像八年前古尔纳巴德战役中的王家部队那样身披色彩鲜艳的装备,也不像当年那些将领一样各自为政,而是团结坚定,对胜利充满信心。</P>
    两支军队的对峙时间不长,在前锋小规模战斗爆发后的一个多小时,意外发生了。</P>
    纳迪尔军没有固守阵地,也没有展开进攻,在双方主力进入战斗接触之前,他们开始向左侧撤退,那里是河谷的边缘、塔尔山隆起的地方。</P>
    几千名勇悍的纳迪尔骑兵殿后,掩护撤退的部队。</P>
    (</P>
    加耶迪立即命令部队出击追赶,他认为纳迪尔对帝国军队的畏惧而准备试图逃跑,战斗胜负已分,剩下的事,就是不停的追击再追击,不予纳迪尔任何喘息之机,一直杀到马什哈德城下,一举平定呼罗珊地区的叛乱。</P>
    纳迪尔的后卫骑兵部队使用弓箭和火枪将帝国军队控制在一定距离之外,尘土飞扬中,双方不断周旋和战斗,尽管帝国军队步步紧逼,但纳迪尔军依旧在缓缓撤退,整个军势并未显露出溃败的迹象。</P>
    纳迪尔利用骑兵的拖延战术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在高于河谷地势的塔尔山山坡上提前部署了重型火炮和轻型骆驼火炮。</P>
    纳迪尔亲自带领主力部队紧密聚集在火炮下方,严令保持安静、克制火力,直到帝国军队进入火炮射程范围,身体尽量贴伏地面,没有他的命令决不许开火。</P>
    帝国军队声势浩大地杀过来了,“战场上的冲动让他们以为胜利就在眼前”。所有的部队主官谨遵主帅将令,中路和侧翼同时冲击,试图包围并从各个方向全歼他们的敌人。</P>
    眼看帝国军队靠近了,纳迪尔军的火炮从山间开火,瞬间炮火轰鸣,无数的炮弹直接砸入帝国军队的中心,结果造成帝国军队紧凑的队形中“数百名士兵像黄瓜一样断成两截”,首尾不能相顾。</P>
    然后,当侧翼的帝国骑兵部队冲锋逼近时,纳迪尔军竟然排列出严整的火枪队形,前方以两道木质拒马和无数的陷马坑阻住骑兵冲势,所有的火枪手统一打出了一波齐射。</P>
    第一波射击永远是最有效的,因为每个人都做好了射击准备,而射击过后腾起的硝烟会模糊视线,重新装填弹药后容易迷失方向。</P>
    数百匹马和骑士应声倒下,在地上苦苦挣扎,后面的骑兵则踉踉跄跄进入弥漫着硝烟和尘土的战场。</P>
    帝国军队的前锋部队彻底失败了,他们未能冲进纳迪尔军的阵地。</P>
    大炮和火枪持续不断地发射着弹丸,回声在山谷中重合,巨大的噪声已经让人麻木,纳迪尔军还在一次又一次向帝国军队开火。</P>
    帝国军队的将军们试图挽回秩序,但炮兵部队被落在了后面,无法对前方混乱的部队实施炮火支援,不论是新军火枪手,还是侧翼的骑兵部队,簇聚在狭窄的山谷中,不断承受山坡上纳迪尔军炮兵的轰击,形势乱成一片。</P>
    不得不承认,纳迪尔选择了一个理想的战场,并设置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