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四处漏风的俄罗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上又只剩俄罗斯一家独自应对战意高昂的瑞典王国。
    虽然条件苛刻,但对安娜来讲,获得沙皇之位不谛为天上掉馅饼,而且还是一块布满了奶油和肉松的超大馅饼,幸福地一下子砸到了她的头上。
    是役,俄军全面溃败,损失兵力超过一万八千余,器械粮秣也全部丢失,已无力再战。
    在两支使团队伍出发后不久,从莫斯科城又驶出几名使者,在一队骑兵的护卫下,奔着东南方的伏尔加河下游而来。
    什么都不重要,先扶立新的沙皇,将帝国政局稳定下来,然后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抢占一个好位置,这才是当前重中之重。
    这实际上就把皇帝置于一个帝国象征性的地位,如同英格兰那般虚君制度。
    却不想,俄军停止继续进攻,却让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迅速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战机,利用数十艘舰船,通过海路,将六千余精锐士兵机动至萨波联军的侧翼,然后以急行军的方式,快速突进,杀到了萨波联军的身后,从而取得了一场完美的胜利。
    沙皇死了,帝国宫廷又迎来了一场新的政治博弈,包括枢密院和军事委员会等高层人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如果按照帝国继承人的顺序排列的话,在彼得二世死后,应该由彼得的子女就任沙皇。
    他们不仅要将帝国势力彻底逐出高加索地区,还要将俄罗斯人赶出里海,使得帝国成为一个纯粹的内陆国家――若是瑞典人再攻占了圣彼得堡,将波罗的海给彻底封堵,昔日彼得大帝的海洋战略势必会毁于一旦。
    于是,在争执吵闹了两个多月后,8月23日,最高秘密委员会宣布了决定,库尔兰女公爵、沙皇伊凡五世次女安娜将继承沙皇位,登基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四位皇帝。
    这不是白捡的嘛!
    当下,安娜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签署了这个对沙皇权力极尽约束的协议。
    可问题是,彼得二世在娶了多尔戈鲁基公爵的侄女后,似乎不太满意这桩婚姻,对皇后非常冷淡,让人家一直独守空房,却整日里依旧跟他那位年轻漂亮的姑姑伊丽莎白“厮混”在一起,导致他在死后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至于响应萨波联军的攻势,让俄军继续进攻诺夫哥罗德,分散瑞军兵力,自然也被暂时叫停了。
    萨克森-波兰联军统帅奥古斯特二世遂派使者前来莫斯科,商讨两国协同作战,建议双方集结大军分别从西面和北面同时发起攻势,一举击垮瑞军主力。
    闻知萨波联军惨败后,俄军当即全线收缩,快速地退回了原先的出发地,然而继续坚壁清野,进行消极的防御。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盘踞在科布多地区的鞑靼人应该是跟贝加尔湖地区的渤海人“合流”了,正在跟西伯利亚地区的哥萨克探险队和众多皮毛商争夺皮毛资源。
    然而,当萨波联军攻克库尔兰公国首都叶尔加瓦,并继续向里加进军,并期待与俄军主力共同夹击瑞军时,却不曾想到,俄罗斯这边又出了新的状况。
    据说,这些卡尔梅克人的背后有齐国人和波斯人的身影。
    可万万没料到,此前还在与丹麦王国剑拔弩张的瑞典军队,趁着俄军兵力调动之际,突然调转枪口,转身朝俄罗斯发起了迅猛进攻,以极短时间里攻入俄罗斯纵深腹地,并兵围圣彼得堡,使得帝国形势急转直下,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因而,在他们看来,伊丽莎白可不是最好的沙皇人选,就因为她是彼得一世的女儿,代表了彼得大帝以来推行的改革路线。
    为此,帝国大元帅、特级公爵缅希科夫提出建议,以退出高加索地区、割让亚速城及顿河下游周边领土为代价,换取与齐波联军和克里米亚汗国的停战和议。如此,便能集中帝国所有的力量,专心对付瑞典这生死大敌。
    而在叶尼塞河流域,地方督军也不断向莫斯科请求调集更多的士兵和武装移民,以对抗越来越具有侵略性的渤海人和鞑靼人。
    沙皇彼得二世突然挂了,而且死因还扑朔迷离。
    另外,从柏林那边传来消息,普鲁士王国似乎跟瑞典也达成了某种私下协议,在获得了瑞属西波美拉尼亚领地后,主动将位于边境城市梅梅尔的部队撤回至内陆,明显是选择了继续中立,不掺和俄瑞战争里面来。
    于是,从五月上旬开始,萨波联军以四万余兵力再次突入库尔兰,目标直指里加,而俄军集结了六万余兵力,从特维尔出发,朝诺夫哥罗德的方向杀来,准备打得瑞典首尾不能相顾。
    既然年轻的沙皇没有继承人,那么排序的话,新任沙皇的人选便只有从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子女中选择了。
    一支使团队伍向西,前往里加,面见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试着进行两国之间的停战和谈。
    接下来的人选就是年事已高的彼得大帝前妻洛普辛娜、彼得二世的妻子多尔哥鲁卡娅和伊凡五世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