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人在做,天在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声。
    片刻后,宦官鱼朝恩带着几个千牛卫的禁军士卒,将生无可恋的鲁炅带了下去,从他身上搜出了神策军的鱼符。
    鲁炅被带下去后,基哥又对鱼朝恩说道:“把大营内剩下那两个神策军都指挥使都叫来!朕要找他们问话!”
    一炷香时间后,另外两个神策军都指挥被带到。他们在天子的威逼之下,并没有像鲁炅一样坚持,而是不得已同意带兵前往泾阳。然后打算在那边稍作歇息后,全军开拔,沿着泾水攻打邠州。
    当然了,基哥带着鲁炅原来的部曲殿后,另外两都的神策军打头阵。虽然是气急败坏,但起码的自保意识,基哥还是有的。
    不凑巧的是,当基哥收拢神策军兵权,决定全军前往泾阳的时候。天空就放晴了,一轮烈日当空,一扫此前的阴霾。
    这让他不由得感觉自己果然是天选之人,连老天爷都站在自己这边。
    不下暴雨,泾水就不存在什么“水患”。区区数千契丹奴仆而已,能翻出什么浪来,优势在我!精锐神策军出马,还有个屁的麻烦!
    太阳出来了,胜利就要来了,基哥心中顿时信心爆炸。年轻时御驾亲征的那股豪情又涌上心头,连骨头都轻了几分。
    ……
    河西沙州罗城的城门口,排起了长队,从城门处一直蜿蜒到河岸边,密密麻麻望不到头。
    沙州豆卢军所属的家属,不是汉民户籍,又不属于胡人城旁部落,且居住在罗城的胡人家庭,几乎每一家都有人在此排队,等待入籍。
    今日之后,他们就是汉民户籍,正式编户齐民,不再有“双重身份”了。
    没错,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吐谷浑部落的遗民。吐谷浑被灭后,其子民被大唐和吐蕃一分为二。大唐这边的,他们大部分被安置在沙州,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豆卢军”。少部分被安置在瓜州,组成了“墨离军”。
    而吐蕃那边的,则是加入了苏毗区的孙波茹,后面又独立出来。
    这些人的身份,一直很微妙。他们不像是大唐开国时就已经上车的昭武九姓那样,已经打通了政治天花板。又不像是突厥、铁勒诸部一样作为城旁部落单独安置。
    他们在沙州定居的时候就是军户,屯田为生。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改了汉名,说汉话,看外貌已经分不出是不是汉人了。
    但是大唐对于这些人的政治身份,一直都很暧昧,没有正式落籍,与沙州的汉民还是分开两个系统管理。
    这为边镇的日常政务管理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不是大唐官府不想整顿,而是治理成本太高,不合算。
    河西走廊最西边的沙州与瓜州,驻军分兵是豆卢军与墨离军,最初都是吐谷浑移民整编出来的边军。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彼此间互相通婚,又加入了很多从关中来的汉人士卒,所以身份定位已经不能用来“一刀切”了。
    因为这些关中汉民,与原本家庭的纽带,其实也被切割,成为边镇户口的一部分,这也算是府兵改制的遗留问题。
    堪称是剪不断理还乱。
    出发前,也是为了落实自己的“大唐绿卡”政策,方重勇带着三千银枪孝节军特意去了一趟老家沙州,在罗城外直接搞编户齐民,当着所有沙州人的面,公开透明办落户手续。
    快刀斩乱麻!让任何与之相关的谣言都没有生存土壤!
    只要你家在豆卢军中从军,或者有人曾经从军过,那么直接将你家编为汉民户籍。今后说汉话,穿汉服,统一收税不分别对待。
    “方节帅,您在沙州还真是得人心呐。末将之前想都不敢想。”
    办“户籍”的摊子旁边,何昌期看到每个办完户籍的人,都会上前来给方重勇鞠躬问好,感慨万千说道。
    跟着方重勇来到沙州,就发现这边的氛围完全不同,他们就像是回到家一样,特别受欢迎。当然了,这些都是托了方重勇的福。
    “你要是不担心我们去了西域后勤被阻断,那么在沙州随便怎么样都无所谓。
    如果你还操心后勤补给的话,那么一定要对沙州与瓜州这里的百姓好一点。
    因为一旦这两个州乱了,西域与关中的联系就断了。
    到时候哪怕伱一人可以打一百人,没饭吃也没辎重,饿也饿死你了。”
    方重勇微笑说道。说完跟刚刚办完户籍上前的人握了握手,寒暄了几句,好像跟对方很熟悉一样。
    其实他压根就没见过面前的人。
    大唐朝廷几十年都解决不了,或者说故意不想解决的沙州户籍问题,被方重勇一刀解决了!
    看上去很简单,实则不然。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眼光和魄力,还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在方重勇看来,朝廷的那点小九九是明摆着的。不就是阴搓搓的,想把这些吐谷浑遗民当耗材给消耗掉嘛,形同边镇府兵,越抽越虚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