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是灾难,也是机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养了三个多月了。
    按理来说,差不多也有25头虾(一斤25只)那么大了。
    可死掉的这些虾,明显个头偏小一点,感觉连30头的规模都没有。
    且虾头有明显的白色斑点,整个肠胃都是空的,看起来并没有进食的样子。
    且整个虾头跟虾壳摸起来特别的软,随便一捏,虾头就跟虾尾分离了。
    姐夫张明生苦着脸:“怎么今天死的更多了,多鱼,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不?”
    李多鱼摇摇头,事实上,当他第一眼看到死虾时,就已经知道是什么病了。
    他们搞养殖的,一般叫这种病为白斑病,而一旦出现这种病,就跟人类的流感一样,根本就不可能消失。
    且最让养虾户头疼的是,这种病压根就没有特效药,一旦感染严重的话,就只能放弃且自认倒霉,严重情况只能做排塘处理,也就是把所有虾都处理掉。
    可说是这样说,像这种规格的虾,没几个养殖户舍得排塘处理的。
    可人都是逐利的,谁愿意辛苦大半年的钱都打水漂了,自然是能回一点是一点。
    前世,每当对虾价格下跌的很厉害时,他都是不会买虾的,尤其是那种摸上去虾壳很软的,百分百是带有病毒的虾。
    养虾厂的实验室里,雷老师,还有另外两位农学院的老师,全都在对死虾做病理分析。
    他们手头上,不单有闽龙养虾厂的死虾,连带着隔壁省的死虾样本都有。
    他们已经好几天都没休息了,正在对死虾进行了各种病毒检测。
    林鹏老师说道:“肝胰腺有细胞核增生现象。”
    “肝胰腺白浊“
    “细菌项,未分离得到典型病原菌。”
    雷友山拧着眉头,一脸的疲惫,他才刚决定好好研究对虾,没想到,就遇到了虾瘟。
    这对他来说,还真是个不小的挑战,而这时候,陈冬青也回到实验室了,带回来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我这两天收集到了一些信息,这个病是从鹭岛那边开始爆发的,隔壁省也有,有一个鹭岛的虾农说,去年他养的虾,就经常出现偷死的症状。”
    听到这话后,雷友山说道:“这么说,有可能是外来病毒感染的,咱们换个方向研究一下。”
    陈冬青点点头:“我也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个病毒极有可能去年就已经存在了,并且感染了虾苗,不然今年不可能这么大规模爆发。”
    原本陈冬青还想着试验高密度养殖,结果碰上了这个奇怪的病毒后,直接把这个项目给叫停了。
    而虾病泛滥的这段时间,整个养虾业都是一片阴霾。
    由于不少虾农感到害怕,全都提前出货了,导致海虾的价格狂掉,原本海虾的零售价高达五块钱,现在跌到三块,而虾农的出货价更低,有的一块五就出了。
    而原本靠捕捞海虾赚钱的渔民,最近这些天也是叫苦连连,这些虾农这么一搞,他们也赚不到啥钱。
    对虾的收购价直接来到两块,其它的剑虾、滑皮虾之类的,价格就更低了。
    而海虾得病的消息,慢慢也在坊间流传开来,甚至引起了整个水产市场的恐慌,导致其它水产品也跟着降价。
    总之,整个水产行业一片哀嚎,榕城农贸中心只要是卖水产的,就没有一个是开心的。
    担担岛的渔民这两天也是非常的头大,赵家兄弟又跟鱼贩子老米吵了起来。
    “昨天这个鲳鱼还两毛的,今天怎么就变一毛的,还有米鱼今年价格一直都是五毛的,怎么也变三毛了。”
    其它渔民也跟着说道:“老米,你做生意要讲良心啊,不能岛上收鱼的少,你就乱来啊。”
    米老头也很无奈:“你要是觉得我骗你们的话,自己去榕城看,最近海鲜价格跌成什么样了,要不是照顾你们,我还不想收你们这些鱼,收了,我连自己的工钱都赚不回来。”
    而这些天,渔业局也是天天开会,甚至要邀请来了不少水产养殖专家一起研究这次的虾瘟。
    可研究了一两周,大家还是找不到病源,同时也对这次的虾瘟束手无策。
    目前所能知道的,就是一旦对虾被那种未知的病毒感染后,会失去进食能力。
    先出现浮游现象,接着就是沉底慢慢死亡,而对虾也吃同类的习惯。
    只要不去注意的话,死虾很快就会被同类吃掉,从而不停传染。
    这种病只要一开始,养殖户不去留心的话,可能整个池塘的虾都死光了,养殖户还不知道。
    这些专家也给这种病取了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叫做“偷死病”。
    而这次会议结束,这些专家也对这个病束手无策,一想到李多鱼手里还有个大订单,吴玉平拨打了七星湾养虾厂的电话,火急火燎道:
    “我是渔业局的吴玉平,李多鱼有在吗?”
    接线员陈晓燕回道:“吴局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