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落幕(求追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在不停拜拜,祈福的阿贵娘,听到这个广播后,手中的香掉落在地,当场哭起来。
    而阿贵的老婆,张梅鹰则傻站在原地,一时间,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凭什么大家都好好的。
    就他家阿贵没了
    李多鱼听到这个广播后,也是愣了很久,没想在这一世,阿贵还是掉在海里没了。
    他脑海中浮现出不少,他们两人小时候一起玩耍的画面。
    两人偷开过船。
    还经常一起去滩涂上抓鱼捕蟹。
    那时候,他们天天腻在一起,一起听广播,一起畅谈人生理想。
    可自打走货赚到钱后。
    一切都变了,两人的野心不断膨胀,到处吃喝玩赌。
    李多鱼叹息声。
    有时李多鱼会忍不住想,担担岛要是没人走货的话,那他们两个会不会跟其他渔民一样,为了养家糊口,在海上各种奔波劳累。
    然而,广播还没有结束。
    “由于这几年走货犯罪......为严厉打击走货犯罪,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欢迎各位乡亲前来举报。”
    “也欢迎各位乡亲前来自首,我们对自首的乡亲会从轻处罚,而对于那些顽固分子将会严判重判。”
    而这次广播,就像打开了担担岛的魔盒一样,贫富差距早就让担担岛很多人红了眼。
    那些没靠走货赚到钱的,纷纷涌进生产大队,举报那些走货的渔民,而供销合作社的社长王进军则最是积极。
    李政发知道自己肯定跑不掉,他猛地想起了李多鱼昨晚跟他讲的话,咬咬牙,对着老婆周美英说道:
    “这个家,你先看好。”
    见李政发说这样的话,周美英紧张喊道:“当家的,你要去哪里”
    “去自首,看有没有可能给玉军减个刑。”
    而这时,老太太那房间传来了动静,她不停敲着木鱼,念起了佛经。
    由于是第一个前去自首的,进驻当地的执法人员也对李政发做出了从轻处罚的决定。
    只没收了他的违法所得。
    但并没有因为他的自首,从而减轻李玉军的刑罚。
    到了第二天,担担岛就有数十人被叫去谈话,岛上大多数靠走货富起来的渔民,大多都选择花钱消灾。
    仅仅两天时间。
    担担岛仿佛回到了刚开放那会,大多数人又在了同一个起点上,而李多鱼比他们多出了三十亩海带养殖筏。
    面对这样的情况。
    老李和陈慧英很是开心,因为村里的广播,叫了两天名字了,都没有叫到他们家老四的名字。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
    李多鱼竟跑大队自首了。
    看到李多鱼来大队的那瞬间,一旁帮忙打杂的李耀国也给吓到了。
    “又没叫你名字,伱来干嘛”
    李多鱼看了眼这些执法人员,果然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如果没看错的话,这里面有一位执法人员,曾跟他在水产研究所有过一面之缘。
    李多鱼心里亮堂的很,不可能没有人举报他的,如果没念他名字,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被人给压下去了。
    那位跟李多鱼有过一面之缘的执法人员,微笑看着他:“你是来自首的吗”
    “是的。”
    “那就主动交代下走货犯罪的经过吧。”
    李多鱼也没有隐瞒,直接将走货的经历,全都告诉了这位执法人员。
    “那你走货违法所得的两千三百元,现在还在吗”
    “同志非常抱歉,钱被我拿去养海带了。”
    “那这样吧,这笔赃款我们先给你记着,等你以后挣到钱了再给补上。”
    执法人员接着说道:
    “鉴在你有自首情节,又将违法所得花在了乡村经济振兴上,我们想把你的事迹写成一篇报道,发表在刊物上,你看怎么样”
    李多鱼当场点头:“应该可以吧!”
    而一旁打杂的李耀国则彻底懵圈了,这特么算什么处罚
    这简直就是奖励好不好。
    ......
    在执法人员进驻的第二个晚上,穿上麻衣的张梅鹰,始终没听到村广播念李多鱼名字,气的她直接跑去大队闹,质问那些执法人员。
    “为什么你们都没叫李多鱼的名字”
    “人家早来自首了。”
    “那他为什么,还没被抓起来。”
    执法人员看着眼前的张梅鹰,严厉批评道:“你是不是跟人家有仇啊,人家有自首情节,表现那么好,我们为什么要抓他,再说我们这是正经的执法点,不是你发泄私仇的地方。”
    张梅鹰彻底傻了。
    她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整个世界都偏向李多鱼的样子。
    ————————
    一些题外话。
    可能我写的这些剧情,不一定会对所有人胃口。
    可我也没有办法,
    这个作者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但他好像只有这点本事。
    还是个长腿毛的糙汉,根本就写不出细腻的感情来,更没办法做你们肚子里的蛔虫。
    唯一能想到的。
    就是通过剧情和背景来弥补。
    之前,我有在评论区有谈到过,写这本书的缘由,就是听大爷在那回忆,然后就有了这本书的背景和剧情。
    “阿贵”这个人是有原型的,不过在那个年代,只是个小人物,走的时候,甚至掀不起一丢丢波浪。
    他的故事更简单,就是走货时,遇到大风浪人直接没了,最后连个鞋子都没找到。
    至于物价、水产、海鲜之类的,除了俺家大爷亲口叙述,百毒搜索,抖印搜多外,大多还是参考以下这些书籍:
    《烟苔水产志》
    《胡建省水产志》
    《爱吃胡建人省水产志》这些资料。
    人生第一次,这么爱这种地方志。
    这些水产志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包括当时的鱼情,产量和价格等等等。
    以后有机会可以建个群。
    我把资料共享在上面。
    最后,还是求个追读,求个票票,求大家踊跃发言,作者还没学会用爱发电,不多多支持的话,真的会被饿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