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模拟月球表面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华国航天的一把手,在华国的体系中显然也是一方大员,考虑到未来发展,其潜力显然要比其他同级别金融口的央企更大。
    不过他肯定不会因为自己的级别而产生自己是上级领导,光甲航天是华国航天所管辖企业的这种错觉。
    过去在燕京有过传闻,说想让陈元光接手华国航天,别人以为这只是传闻,他很清楚不是传闻,当时的大佬们就是这样想的。
    只不过陈元光自己没有接下这份工作。
    他很清楚,自己是个可以随时替换的角色,和陈元光在大佬们心目中的地位压根就比不了。
    就不说在大佬心目中,哪怕是在阿美利肯那,也没人会来暗杀自己,但却没少针对陈元光。
    “好,一言为定。”听到陈元光答应下来,他跟着就说。
    陈元光有些迟疑:“对航天集团这么大的体量来说,突然这样急转弯可能会有点突然。
    光是整个管理阶层适应这件事都需要一个过程。”
    陈元光看在大家都从事航天工作,华国航天今年还要在月球上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在这个关键时间点大刀阔斧对内部机制进行调整,这势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今年的目标完成情况。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你在国企这样搞,那进一步呢?要是大家发现好像人工智能来管理人类挺好的,给大众植入了这样的观念这是大忌中的大忌。
    倒不是说这会成为现实,而是说对方在华国航天内部推行光甲航天管理机制的时候,利益受损方势必然会以此为由把对方给干掉。
    光甲航天能够顺利推行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于,本身光甲航天的组织结构就比较简单,然后掌握权力的人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权力带来的好处,因此从他们手上把权力再剥夺阻力相对没那么大。
    而像华国航天这样二十多年,内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你去这样大刀阔斧动刀,引发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
    利益受损方们反击的手段只会比陈元光预测的更狠。
    陈元光倒不信对方能爬到这个位置会想不到这一点,他是怕对方搞个四不像出来,然后大肆宣传这是光甲航天经验。
    这就跟华为火了之后,国内一帮民营企业老板只知道跟员工谈奉献,谈所谓狼性文化,至于华为开的高报酬那是绝口不提。
    甚至听到员工抱怨,还要喷两句没有格局。
    最后这些被压榨的员工们把矛头指向华为,都怪你华为搞什么狼性文化,搞的我们老板跟神经病一样天天在那里发疯。
    陈元光不希望华国航天内部的员工们有这样的观念,这不利于未来光甲航天从华国航天挖人。
    到时候别人一听,我才不要从一个火坑跳到另外一个火坑。
    “这你放心,华国航天17万员工,我们肯定不会随便去做全局性的调整。
    我目前的想法也只是针对少数核心部门,像研究所这样的机构,去做一定尝试。
    元光,华国航天内部一直都很羡慕你们,尤其是我们的研发人员。
    我们要搞什么创新,前期的可行性报告得写老厚一本,得反复论证,各路专家来开会,帮忙把关。
    要确保一定有成果,倒不是说一定成功,而是说你的项目哪怕失败也能创造价值。
    我们内部的研发人员们对此多有诟病,觉得我们名义上是企业,实际上还是和过去在部委的时候管理模式没有什么区别。
    这几年我每次和国内一线院校的校领导聊的时候,他们普遍的反应就是最好的那批学生都被光甲航天给挖走了,我们只能挖到二流人才。
    比如说燕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们挖来的不是说燕航的二流人才,而是全国航天口学生里的二流人才,把全国高校毕业生当做基数之后,我们招来的只是燕航的末流人才。
    这对我们短期内影响有限,但是长远来看,肯定会影响到整个梯队建设,未来早晚会出问题。”
    这是实话。
    波音过去有多如日中天,现在就有多没落。
    还不是因为人才培养断档。
    本来波音不会这么快就维持不住,大病毒流行给波音的人才崩盘踩下了加速键。
    作为一路从航天口基层员工走上来的一把手,他太清楚这几年招来的员工和之前比起来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
    用他们内部的玩笑来说,之前招来是做登月计划的,现在招来的只能做做空间站了。
    人才之间也是存在差距。
    而在华国航天内部的有识之士看来,未来随着光甲航天的业务扩展,他们的人才缺口只会越来越大,华国航天只会越来越难招人。
    这几年能从燕航招末流博士硕士,可能过几年只能到金陵去招末流硕士博士了。
    这种预期才是对方想要改变的根本原因。
    而且要不是光甲航天没有主动跑到华国航天去挖人,华国航天有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