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反思,白男们也得反思(5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看完之后,我的想法就是我们不应该想着一次性就做到完美。
    像月尘,当然有必要模拟,但现在的技术不够成熟,没办法在水下模拟月尘环境,那就可以先把它忽略不计,等未来有了新的技术可以在水下模拟月尘之后再对模拟基地进行改造。”陈元光说。
    他接着说:“等今年年底的时候,光甲号发射完成后,我们会在其中一个舱段打造四个离心重力舱,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其离心力,来模拟月球环境,到时候在其中一个离心重力舱内增加月尘模拟装置就好了。”
    离心重力舱,简言之就是利用空间站不断旋转进而制造离心力,离心力给人以重力的感觉,这样来给人类一种仍然在地球上的感觉。
    像星际穿越离的空间站,就是多个舱室连在一起的圆环,然后不断旋转来提供离心力给舱室里的宇航员。
    但人在游乐场坐的大转盘一样,实际上压根就不是增加了重力,而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只是游乐设施坐个一分钟在下来之后都会觉得头晕目眩,在空间站上一呆就是几个月,你要经历不断的旋转,要是感觉和游乐场上的大转盘类似,那肯定是受不了的。
    这是因为如果离心力装置不够大,人的头部和脚接收到的力是不一样的,加上人感受到空间位置变换会有头晕的感觉。
    因此半径起码得有111.7米旋转起来,人在这样的离心重力舱里的感觉才会比较好,然后整个半径越长,体验感会越好。
    这就涉及到一个取舍。
    “元光,如果不需要探索月尘装置的话,那今年应该就会完成整个模拟月球环境的建设。”华国航天的一把手说道。
    “好,我的想法还是越快开始越好,因为你们今年就要密集发射设施到月球上,要建一个月球基地。
    我的想法是我们能够在今年内,构建起一个光甲号空间站-月球基地的循环生态出来。
    在月球基地建设前期到人类宇航员登月这中间的过程,HBM机器人还是很重要的,它涉及到月球基地的建设完整性。”陈元光说。
    老中今年规划的月球基地项目,只是把一个完整的空间给发射到预定点位。
    而不是说送一大堆材料上去,然后在月球上完成安装。
    只是今年除了完整空间外,还需要在预定点位周围铺上密密麻麻的太阳能板,为月球基地提供电力供应。
    铺太阳能板,只需要传统机器人就能搞定,但你要扩建月球基地,要在月球上建火箭发射塔,那要继续靠传统机器人就显得不够用了。
    在经历了两天时间,光甲号的核心舱成功进入地月系统的拉格朗日点之后,阿美利肯的老一辈航天人都痛心疾首。
    因为地月系统的L1最早是他们看中的,却被东大的空间站捷足先登了。
    反思,必须要反思。
    现在在阿美利肯的学术界也流行起一股反思之风,主要就是反思阿美利肯是怎么了,怎么就在这场竞争中优势全无。
    航天是最直白体现这种差距的领域了。
    当华国的空间站进入L1,国际空间站都已经进入退役倒计时了。
    要知道,在硅谷有非常多曾经为NASA工作过的工程师,虽然他们最终离开了NASA,但他们对NASA还是有一种自豪感在,包括离开NASA加入硅谷科技企业的时候,其在NASA的履历都是绝对的加分项。
    过去光甲航天发射可回收火箭,这是我们玩剩下的,SpaceX早就可以发射了。
    光甲航天利用常温超导发射电动力火箭,这是因为常温超导,要是我们有常温超导我们也能做到。
    这一回去L1,才让很多人直接意识到,我们被华国拉开差距了。
    “这一期的节目,我们要进行一个相对深入的讨论,和过往节目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要以光甲航天的空间站成功进入地月系统的拉格朗日点1来探讨我们为什么落后了。
    考虑到我一个人可能没有办法思考的足够完整,所以我还特意请到了我的前同事,他也是之前NASA的首席技术官,他在2010年加入NASA之后,NASA特意为他新设立的这个职位:克里斯·坎普
    和我不同,我在离开NASA之后成为了一名做科普的Youtuber,已经远离了航天事业。
    克里斯·坎普则是创办了一家商业航天机构,主要做的是可回收火箭,仍然活跃在航天事业的第一线。
    欢迎克里斯。”马克·罗伯是NASA的前工程师,在离开NASA之后专门做一些有意思的发明,并且拍成视频上传到Youtube。
    有点类似NASA版手工耿。
    当然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本行工作,经常做一些太空探索类的科普视频。
    这次他在视频中显然没有过去那样轻松,脸上透露着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