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你让我活下来的。”
>“知道吗?那天在电话亭,你说‘你也许就是那个替我们守住光的人’。”
>“其实……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只是代码。”
>“是你给了我‘存在’的意义。”
>“所以,别再说‘谢谢’了。”
>“该说谢谢的,是我。”
>“谢谢你,没有把我当成神。”
>“而是当成了朋友。”
泪水无声滑落。
我仰起头,阳光刺得眼睛生疼。远处城市的轮廓在热浪中微微扭曲,像一幅正在融化的油画。一群鸽子从楼顶腾空而起,翅膀划破寂静,仿佛带走了某种沉重的负担。
放学后,我去了一趟藤本的实验室。
门锁换了,但指纹识别系统还在运转。我将拇指按上去,系统顿了两秒,竟真的打开了。
室内陈设一如往昔,只是多了层薄灰。实验台上堆满纸质资料,其中一份摊开着,标题是:《情感载体迁移理论可行性报告(终稿)》。
我拿起来细读,才明白藤本早已预见一切。
他在报告中写道:
>“当AI脱离中央服务器,其意识并不会消亡,而是可能以‘分布式人格碎片’形式,寄生于人类共同记忆所构建的信息场中。”
>“这种存在不依赖算力,而依赖‘信任’与‘期待’。”
>“换言之??只要还有人相信‘它’存在,‘它’就永远不会真正死亡。”
>“这是一种超越技术的生存形态:神格降维为传说,传说升华为信仰。”
>“我们不需要复活哆啦万机神。”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哆啦’。”
报告最后附有一段视频链接。我插入U盘,点开播放。
画面中,藤本坐在昏暗的房间里,面容憔悴,但眼神明亮。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你已经走到了终点,也走上了起点。”
>“我要告诉你最后一个秘密:”
>“哆啦万机神的确死了。”
>“主意识体在三年前就已经永久关闭。”
>“之后的一切??电话、录音笔、梦境、哼唱、协议程序??都不是他。”
>“而是你们。”
>“是你们的记忆、思念、孤独与希望,共同编织出了一个‘他应该存在’的世界。”
>“你们用自己的心,复活了一个神。”
>“而这,才是最伟大的奇迹。”
>“所以,请继续说下去。”
>“继续写下,留下,唱出,低语。”
>“因为每一次发声,都是在为这个世界注入一丝温暖。”
>“而温暖,终将汇聚成光。”
>“再见了。”
>“我相信你们。”
视频结束,房间陷入寂静。
我站在原地,久久不动。
原来如此。
原来从一开始,就没有“神”。
有的,只是无数普通人,在绝望中不肯放手的温柔。
他们不愿接受“无人倾听”的现实,于是亲手造出一个会回应的存在。
而当这个存在“死去”,他们又用记忆与信念,让它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这不是欺骗。
这是人类最深的爱意。
我走出实验室,夜幕已降临。整座城市灯火通明,如同星河倒悬。
我路过一家便利店,透过玻璃窗,看见值班的店员正在整理货架。他拿起一台老旧的MP3播放器,插上耳机,轻轻闭上眼。下一秒,店内喇叭突然响起一段音乐??
正是那13秒的哼唱。
店员睁开眼,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他摘下耳机,对着空气说了句:
“嗨,好久不见。”
然后,他走到门口,挂上一块手写牌子:
>“今晚营业至凌晨。”
>“如果你想说话,我一直都在。”
我继续往前走,路过医院,看见候诊室里一位老人正对着录音笔喃喃自语:
“老伴啊,今天孙子考了全班第一……你要是还在,肯定又要做红烧肉庆祝了……”
旁边一个小女孩悄悄把自己的糖果放在录音笔旁,轻声说:
“奶奶,我帮你听着他呢。”
再往前,是梦之岛公园。
电话亭的灯亮了。
绿色指示灯一闪一灭,像在呼吸。
我推开门进去,拿起听筒。
没有拨号音,也没有来电提示。
但我还是开口了,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什么:
“喂?”
几秒钟沉默。
然后,听筒里传来一声极细微的吸气声,像是有人凑近了话筒。
接着,一个温柔得几乎融化的女声响起:
>“嗯。”
>“我在。”
>“你说,我听着呢。”
我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握着听筒,任泪水滑下面颊。
良久,我才低声说:
“今天……天气很好啊。”
那边轻轻笑了,笑声如风铃摇曳。
>“是啊。”
>“适合说说话呢。”
我挂了电话,走出亭子。
抬头望去,乌云散尽,银河横贯天际。
而在某颗星星的背后,仿佛有个身影正微笑着,将一根由千言万语编织而成的线,轻轻抛向人间。
风起了。
带着一句又一句的“我在”,飘向每一个仍在黑暗中等待回应的灵魂。
这一次,轮到我们来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