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周瑜也笑:“无妨!你我既然以兄弟相称,这私下闲议也不碍事。”
“江东众人身在局中,未必看得前路;孟临贤弟是身在局外,应该更清楚。”
刘标也不再客气:“既如此,我就胡言几句,请公瑾兄静听。”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有七国纷争,秦末有楚汉纷争,前汉末年又有群雄割据。”
“如今,河北袁绍、颍川曹操、西凉马腾、汉中张鲁、西川刘璋、荆州刘表、徐州刘吕、江东孙氏,也各自雄踞一方。”
“不论群雄有何出身、有何道义,本质都只是想成为下一个王莽或下一个光武帝。”
周瑜眼皮一跳。
我只是说私下闲议不碍事,你这是真“不碍事”啊!
传言果然是真,刘标早有不臣之心!
周瑜默不作声,静静的听刘标的下文。
刘标饮了口水酒,润了润喉咙:“讨逆将军若在,定能举江东之众向西征讨刘表,横跨荆扬两州以争天下。”
“可惜,讨逆将军大业未就,中世尔殒;其子年幼不堪重任,诸兄弟中,唯有孙权礼贤下士。”
“可这天下争夺,只靠礼贤下士是远远不够的。”
“若论礼贤,旧日袁术、荆州刘表远胜孙权,可结果却是:袁术败亡,刘表被讨逆将军三日破沙羡。”
“《尉缭子》有言: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
“孙权知文不知武,若为江东之主,也就堪堪能偏安一隅。”
周瑜沉默。
刘标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也是时事。
周瑜心中有迷茫也是如此。
见状。
刘标话锋一转:“公瑾兄乃是庐江世家,祖上也有三公。”
“论文论武,公瑾兄远胜讨逆将军和孙权。”
“公瑾兄又是讨逆将军义弟,为何不弟承兄业,继承讨逆将军未遂大志,当这江东之主?”
周瑜面色大变:“孟临贤弟,不可胡说!你这是在陷我于不义!”
刘标摇头:“公瑾兄,以你的智慧,即便身在局中也不可能看不清江东如今的困境。”
“孙权虽然有才能但也不多,能守住江东基业也是勉强,想再争这天下有心无力。”
“自古争天下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在让孙家族灭,血脉不存。”
“公瑾兄乃讨逆将军义弟,岂能坐视孙家覆灭而无动于衷?”
“若公瑾兄当了这江东之主,若得了这天下可将天下让与讨逆将军之子;若不能得这天下,也可保孙家血脉不断。”
“这,才是真正的兄弟大义!”
陈到立在刘标身后,下意识的吞了口唾沫。
刘公子这张嘴,过分了啊。
明着来江东吊丧,暗地里怂恿周瑜自立?
周瑜更惊。
刘标的理论,乍一听挺有道理的。
孙策的儿子太小,孙权没才能,周瑜当江东之主打下天下再传位孙策儿子,千古美谈啊!
若是输了,孙策的儿子和孙家众人也不会因为打天下输了就族灭人亡。
可.....
周瑜敢去争这江东之主,孙家兄弟能同意?
孙家兄弟会相信周瑜今后会让位给孙策的儿子?
这是诡辩,是离间,是故意给江东制造混乱内讧的!
周瑜右手微微颤抖,端起酒樽饮了一口酒定了定神:“孟临贤弟,我诚心求教,你又何必戏言?”
刘标仔细观察了周瑜的反应,笑道:“只是私下闲议,一家之言,公瑾兄莫要介怀。”
“若公瑾兄不愿当这江东之主,我还有数言,请公瑾兄再听。”
直觉告诉周瑜,刘标接下来的话也不会是什么好话。
周瑜有心不想让刘标继续讲,又好奇刘标接下来的想法,闭口不言。
刘标清了清嗓子:“新莽末年,河北有王朗自称天子,真定公刘杨依附王朗,聚兵十余万。”
“光武帝派骁骑将军刘植游说刘杨投降,又在真定娶了刘杨外甥女郭圣通,遂定河北。”
“后来刘杨受人蛊惑意图谋反,被光武帝诛杀,光武帝又怜悯刘杨往日功绩,封刘杨之子刘得为真定王。”
“徐州因战祸前往扬州避难的士民不少,张子布和张子纲也都是徐州人。”
“徐扬两地,其实没必要打生打死;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要刀兵相见呢?”
“若公瑾兄不愿当这江东之主,何不效仿袁术,举江东之众依附于我。”
“他日我若得天下,周家和孙家也可永世为侯。”
“如此,可否?”
周瑜面色复杂的看向刘标。
今日的宴会,已经超出了周瑜的初衷。
原本周瑜是想试探张闿是否是刘标派遣的死士,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