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刘晔荐鲁肃,甘宁叹知己:刘伏波知世间有甘宁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晔点头:“我跟子敬是好友,常有书信来往。”
    “昔日袁术听闻子敬名声,欲请子敬出任东城长;子敬不肯,率家族百余人南迁居巢投奔周瑜。”
    “几年前,周瑜东渡江水去投孙策,子敬也与周瑜同行去了江东,将家小留在了曲阿。”
    “后来子敬祖母去世返回东城办理丧事,我又去信劝子敬离开江东是非之地,去巢湖依附郑宝。”
    “子敬原本是答应了我的提议,在安葬其祖母后,就要返回曲阿准备去依附郑宝,不巧周瑜提前将子敬的老母接去了吴郡。”
    “子敬回信又言:周瑜以马援答光武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相劝。
    又言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子敬犹豫不决,就留在了吴郡。”
    “得知孙策身死、伏波将军又要去吴郡,我又去信子敬,希望子敬能私下拜访伏波将军。”
    “如今看来,子敬依旧不肯离开江东啊。”
    刘晔不由长叹。
    身为好友,刘晔自然不希望今后跟鲁肃兵戎相见。
    见状。
    刘标轻笑安抚:“子扬不必叹气,鲁子敬跟周公瑾相识日久,私交深厚。”
    “倘若孙策刚死,鲁子敬就弃周瑜而去,又岂能称得上义士?”
    “你也不必心忧,徐州避祸去江东的士人豪杰不知凡几,不论是我还是家父,对江东都是以怀柔为主。”
    “能不战,则不战。”
    “若来日真的跟鲁子敬对上,我也会让其三分。”
    “我能容得下袁术的故吏,又岂会容不下孙策的故吏?”
    刘晔拱手致谢:“伏波将军器量弘雅,令人惊叹。我会常与子敬书信来往,劝子敬归徐。”
    刘标点头。
    似鲁肃这等在江东的徐州士人豪杰其实很多,这也是刘标对江东以“心战为上”的原因。
    指不定谁就是谁的好友。
    倘若是杀戮太甚,不仅难收江东众人之心,还会让徐州部分人寒心。
    以前孙策在,这心战不好用。
    如今孙策死,正好用心战术。
    黄猗去襄阳需要时间,刘标暂时在皖城住下。
    如今临秋。
    皖城今年能否有个丰收年,对皖城甚至于整个庐江的百姓的凝聚力都是很重要的。
    人的名,树的影。
    “稷子”亲自来皖城视察田间,这对聚集在皖城的百姓和流民而言,那都是大喜事。
    更何况。
    这皖城的百姓和流民,去年有不少人都听了刘标授课!
    刘标最大的民心来源,就在田地上了。
    还有什么能比专心于农术、致力于民生最令百姓敬佩的?
    民以食为天。
    这可不是简单的五个字!
    庙堂之高的天子?
    不能让民吃饱饭的,都不配称为天子!
    苦什么都不能苦百姓!
    缺什么都不能缺粮食!
    ......
    黄猗自皖口乘船入汉水,一路来到夏口。
    得知黄猗是奉刘标命令要去襄阳见刘表,黄祖不敢怠慢,忙令都督苏飞安排船只护送黄猗去襄阳。
    好巧不巧。
    苏飞安排的船只,水军都尉甘宁竟然跟刘标名册上的某个名字同名同姓!
    为了探明是否跟名册上的人是同一人,黄猗在离开夏口后,提着佳酿桃源酒来见水郡都尉甘宁。
    一闻这桃源酒的香醇酒味,甘宁的酒虫就被勾上了。
    几樽酒一下肚,黄猗很快就套出了甘宁的出身及过往。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想起名册中的记载,以及甘宁饮酒中透露出的出身及过往,黄猗可以肯定,眼前的甘宁就是刘标名册中的甘宁!
    果然!
    来荆州是来对了!
    黄猗心中大喜。
    从方才的闲聊中,黄猗得知甘宁在荆州不受礼遇,想去投奔孙策又被黄祖强行截留在夏口。
    自沙羡兵败后,黄祖就一直在招兵买船,要重建沙羡水军。
    江夏都督苏非虽然屡屡举荐了甘宁,但黄祖器量不够又嫌弃甘宁出身不想重用,只想架空甘宁将甘宁的部曲纳为己有。
    这令甘宁又恨又无奈。
    听到甘宁言语中有愤恨,黄猗琢磨了用词:“甘都尉善骑射又通晓水战,留在夏口又不被黄祖器重,即便是我这外人都感到不平。”
    “我曾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甘都尉可有想过,另投明主,一展平生所学?”
    甘宁会意,佯醉道:“我以前曾是水贼,又曾在西川反叛,连黄祖都瞧不起我怀疑我,又还有谁会真心接纳我?”
    黄猗一听有门儿,扫了一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