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我刘标一生行事,靠的就是真诚,真诚,还是真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贤侄也没告诉过本侯,曹操带兵入洛阳有密诏啊。”吕布悻悻的放弃了去许县的想法。
    若去许县勤王变成谋逆,那就等于将刀送到曹操脖子上请曹操赐死。
    “贤侄以为,这沛相应该谁来当?”吕布又问。
    彭城相都是向刘备借的袁涣,这沛相吕布真不知道让谁来当了。
    总不能又将沛国还给陈珪吧?
    想到那糟老头子的大德之论,吕布就是一阵鸡皮疙瘩。
    刘标叹气。
    就知道会这样。
    吕布对打打杀杀挺擅长,就是管打不管治、管杀不管埋。
    刘标正色:“小侄举荐袁术所置沛相舒仲应,暂代沛相。”
    “舒仲应?”吕布吓了一跳,将手伸向刘标的额头:“贤侄你这是昏头了?舒仲应是袁氏门生故吏,你让舒仲应当沛相,那本侯这一仗岂不是白打了?”
    刘标推开吕布的手:“舒仲应虽然是袁氏门生故吏,但这只是出身和立场决定的。”
    “论才,舒仲应有太守、国相之才;论名,舒仲应久负盛名,在士人中有不小名望;论德,舒仲应有抚民之心。”
    “若以舒仲应为沛相,就不用再去任免沛国二十一县的长吏官役。”
    “沛国流民饥民颇多,若无诸县长吏官役协助抚民赈济,根本不可能做到!”
    吕布连连摇头:“不行!这太冒险了!本侯好不容易才击败张勋夺下整个沛国,又岂能再将沛国还给袁术的门生故吏?”
    刘标摊手:“温侯不愿冒险,那温侯可有适合出任沛相及诸县长吏的士子?”
    “温侯又能否能相信这些士子就一定会对温侯效忠?”
    “新任沛相的名望又能否号令诸县长吏官役抚民效命?”
    吕布语噎。
    刘标凝声:“杨奉和韩暹是袁术钦点的先锋,二贼不仅背叛袁术擒了舒仲应,韩暹更是将舒仲应的妻女糟蹋杀害。”
    “小侄听闻温侯一箭射杀了韩暹,这是替舒仲应报了家仇。”
    “德才名恩都有了,不用舒仲应,谁又比舒仲应更适合管这沛国?”
    “欲成大业者,用人当不拘一格。”
    “舒仲应是袁氏门生又如何?只要用得恰当,哪怕袁术的女婿都可用!”
    吕布惊愕的看向刘标。
    耳边回荡那句“欲成大业者,用人当不拘一格。”,眼前的刘标竟隐隐让吕布有了几丝追随之意。
    很快。
    吕布又将这几丝追随之意自脑海中摒除。
    呸呸呸!
    哪有当岳丈的会追随女婿的道理!
    良久。
    吕布将惊愕的心绪平息,仔细权衡了刘标的提议。
    “本侯曾让贤侄劝降韩胤和桥蕤,然而韩胤和桥蕤都回了寿春,贤侄可有把握劝降舒仲应?”
    吕布最终选择了考虑刘标的提议。
    刘标嘴角一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温侯可要跟小侄同往?”
    “自然同去!”吕布也想看看刘标如何劝降舒仲应。
    舒仲应被刘宠劫了后,也被刘宠带来了谯县,如今正关在谯县的地牢。
    地牢潮湿。
    鼠虫攀爬。
    舒仲应靠在地牢的石壁上,披头散发,眼神涣散。
    哀莫大于心死。
    只因一时疏忽,不仅身陷囹吾还令妻女受辱而亡。
    最心痛的是:仇人竟是己方人!
    若有重来的机会,舒仲应一定会将杨奉韩暹拒之城外!
    “吱呀”一声。
    牢门打开。
    舒仲应似乎没听见有人入内,眼神依旧涣散。
    “舒邵舒仲应,兖州陈留郡人。昔日亲友为人所杀,舒仲应为亲友报仇杀人。后被人告发,舒仲应遂与其兄争死。太守怜兄弟两人刚烈重义,遂皆免死。”
    淡淡的声音响起,舒仲应涣散的双眸多了几分清晰。
    看着眼前负手而立的少年,舒仲应惨然一笑:“没想到你一介少年,竟也知我的过往事。”
    “你是何人?”
    刘标作揖一礼:“徐州牧、平东将军刘备之子,彭城相、陈国名仕袁涣门生,彭城农都尉刘标,见过仲应公。”
    舒仲应讶然,靠着墙壁的身体也不由坐直:“你是刘备的儿子,竟呼我为公?”
    “我如今可是大仲的臣子,汉天子眼中的叛逆之臣,你呼我为公,就不怕给刘备带去祸事?”
    刘标儒雅一笑:“我,为何要怕?”
    “家父为徐州牧,勤施仁政,惠裕士民,又保境退贼,有功于社稷、朝廷、百姓。”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农都尉,但彭城八县百姓万户,皆敬我授民以农术。”
    “论才论德论名,仲应公皆是当世少有俊杰,又是能施仁政于民的抚民之官。”
    “除了身份立场,有真名仕之风。”
    “称公并无不妥,若天子因此降罪家父,必是奸邪小人从中作梗。”
    “男儿大丈夫,当提剑诛奸邪,又岂惧小人?”
    舒仲应心中惊讶,遂又摇头:“你眼中有招降之意,我已尽知。然,明上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又岂能弃明上而去?”
    “你既敬我为公,我便还你一情。我会给在沛国的相识去信。不论立场如何,是汉是仲,皆要以抚民为重。”
    “君王争国,士人争权,百姓何辜。”
    被识破心中用意,刘标不惊反喜,再次作揖一拜:“仲应公有为袁术赴死之志,又有为百姓求存之心。”
    “古之仁者,莫过于此,小子佩服。”
    “然而,天下纷乱,人心难聚,唯有仁心名仕能聚人心。”
    “仲应公赴死容易,百姓求存困难。”
    “我不忍百姓流离,愿以谯县城中所存八万石谷、再奉上相县两万石谷,以十万石谷以救沛国二十一县饥民。”
    “怎奈何,我有济民之心,无用士名望。这沛国二十一县士吏,未必会信我服我。”
    “今日来见仲应公,非是招降,而是请仲应公助我一臂之力。”
    舒仲应瞳孔骤变。
    良久。
    舒仲应又闭上了眼睛:“我方才就说了。我会去信在沛国的相识之士,助你抚民。我只求速死!”
    刘标见状,自牢门外又取来一物,放置在舒仲应面前。
    “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我有一物,请仲应公观之。”
    “若仲应公看后依旧不愿相助,地牢外有一马车,可乘车走南门出城,不会有任何人阻拦。”
    “我敬仲应公,就不会杀仲应公。以车相赠,只为全仲应公奔赴故主之心。”
    “若仲应公愿意助我,可驱车衙署,我会等仲应公到晌午之时。”
    刘标再次作揖一礼,随后走出牢门,拉上牢门外的吕布离开。
    舒仲应徐徐睁眼,看向眼前之物,眼神变得复杂。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