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江东周郎初遇大汉卧龙,一个八百个心眼,一个标里标气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仅用宋谦的首级刺激孙权,还专程给孙权来信!
    孙权亲自带兵来打江夏,本就有证明不比孙坚孙策弱的用意。
    如今损兵折将不说,还被嘲讽籍父兄之名,以及最诛心的“生得又方颐大口,不似伯符美姿颜,恐非老将军亲生”!
    孙策骁勇有力、美姿颜,江东人称“孙郎”。
    孙权就不同了,演义描述其“碧眼紫髯”,《江表传》描述其“方颐大口”,陈寿描述其“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其实意思都差不多:孙权长得丑。
    攻击用兵无方就算了,还夹带人身攻击,这亮里亮气的嘲讽,如何不让孙权恼恨?
    周瑜暗暗一叹,掀帐入内。
    只见帐内一片狼藉,孙权眼前的桌子都被砍成了好几截。
    见到周瑜,孙权不等周瑜开口,恨恨道:“公瑾,你来得正好!快助孤拿下偃月城。”
    周瑜挺无语的。
    都打了半个多月了,士气都低迷了,刘表的援军没准都在汉沔江上距此不远了,还怎么拿下偃月城?
    想到这里。
    周瑜决定劝谏:“吴侯,如今不是破偃月城的时机。”
    “不妨趁着黄祖龟缩不出,兵巡豫章、庐陵、丹阳、会稽,震慑诸郡县将吏以及伯符部署在诸郡的孙氏族人。”
    “再发兵讨灭山贼,再立军威。”
    “如此,江东定可稳定!”
    周瑜择选了鲁肃部分战略中,中听的部分,循循善劝。
    孙权的大眼瞬间瞪大:“公瑾,你要让孤退兵?”
    “孤是让你来助阵的,若要退兵,孤何必召你来?”
    “不破偃月城,不能擒杀文聘,孤誓不退兵!”
    孤被文聘如此羞辱,公瑾你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
    不破偃月城,不杀文聘,孤如何能释放这满腔的怒火?
    见孙权怒在心头不肯听劝,周瑜更感无奈:“吴侯,文聘故意送来宋谦的首级又来信羞辱,定是想拖延时间等刘表援兵到来。”
    “黄祖兵败已经过去半月,刘表的援兵肯定也在汉沔水道上了。”
    “若等刘表的援兵到来,想再退就难了。”
    “还请吴侯以江东基业为重!”
    孙权怒气上头,压根听不进周瑜的劝谏:“来得正好!正好先破刘表的援兵,再破偃月城擒杀文聘!”
    “昔日沙羡之战,兄长为了诱杀前来支援的刘表侄儿,故意等了两日。”
    “兄长能诱杀刘表的援军,我也能!”
    周瑜感觉心力有些憔悴。
    沙羡之战等两日,那是在等东南风啊。
    没东南风在大冬天的出其不意,怎么可能一个时辰就火烧沙羡?
    刘表的侄儿纯粹是赶得太巧!
    为了诈唬刘表才对外宣称专门等刘表援军到来,这是用来虚张声势彰显军威以及掩盖沙羡之战真正决胜关键的。
    还真信了啊!
    “权弟,不可再贪功了!”周瑜换了语气和称呼。
    称吴侯,是周瑜对外在正事上支持孙权;称权弟,是周瑜对内在私下里教导孙权。
    孙权一愣,显然没料到周瑜忽然改称“吴侯”为“权弟”。
    只是一瞬。
    孙权又回过神来,哼道:“公瑾,孤是吴侯!”
    “不是什么都不懂被兄长和公瑾保护的小孩了。”
    “孤若撤兵,颜面何存?江东众人,谁会服孤?”
    “这一战,只有刘表老兵革败了,孤才能立稳江东!”
    “孤意已决,不必再劝!”
    “公瑾若要助孤,就替孤出谋划策;若不肯助孤,现在就可以回柴桑。”
    见孙权都不肯在公瑾二字后面加个兄字,又强调吴侯的身份,周瑜内心也忍不住有了恼意。
    虽然是孙策的弟弟,但终究不是孙策。
    想到以前孙策的态度,再看孙权的态度。
    人走茶凉。
    情谊不在。
    方才孙权的话,让周瑜很心伤。
    若不是孙策临死前那句“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真想一走了之。
    可现在周瑜也不能用这句话来压孙权。
    孙权正在气头上又正是想证明自我的时候,越是提孙策就越容易让孙权变得死脑筋。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周瑜改变了话术:“可否让我看看,文聘送来的信?”
    孙权见周瑜不在劝退兵,语气也软了几分,将信递给周瑜。
    第一眼:好字!
    第二眼:骂得真狠!
    “这应该不是出自文聘之手,我怀疑这城中还有智谋之士助文聘守城。”
    “想破偃月城,就得先探明这智谋之士是谁。”
    “吴侯攻城多日,可有探得相关情报?”
    周瑜一边思考破局之策,一边转移孙权对文聘的怒火。
    孙权想了想:“潘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