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卧龙他哥来了,卧龙还会远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听到“复姓诸葛”四个字,刘标面色微变。
    汉末流传千古的两个复姓。
    一个诸葛,一个司马。
    前者流芳,后者传臭。
    莫非是诸葛亮来了?
    不,不对。
    刘标瞬间又否定了这个猜测。
    诸葛亮跟着诸葛玄去了豫章避祸,并未去吴郡,来的不会是诸葛亮。
    思绪转换间。
    关平也道出了这三人的身份。
    “,名瑾,字子瑜。”
    “左边的那个,是淮阴本地人,姓步名骘,字子山。”
    “右边的那个,是彭城人,姓严名畯,字曼才。”
    刘标眸有惊喜。
    卧龙虽然没来,但卧龙他哥来了;卧龙他哥来了,卧龙还会远吗?
    虽说诸葛瑾不如诸葛亮优秀,但也是不可小觑的徐淮俊杰,再搭配步骘和严畯,这组合也不会弱于诸葛亮。
    正说间。
    诸葛瑾、步骘和严畯也向刘标走来。
    方才关平去攀谈时,诸葛瑾就注意到了船头垂钓的刘标。
    “琅琊诸葛瑾,有礼了。”三人虽然身着布衣,但这言行举止皆是儒雅不凡。
    刘标放下钓竿,起身回礼:“彭城刘布,刘孟临,见过三位兄长。”
    关平嘴角下意识的抽了抽。
    刘布?
    这假名也太,太,太粗糙了。
    严畯的语气显得有些急切:“你也是彭城人?彭城如今可还安稳?”
    这般直问,略显失礼。
    诸葛瑾忙替严畯赔礼:“曼才是彭城人,思乡心切。失了些仪态,还请海涵。”
    严畯这才反应过来,也赔了一礼。
    刘标轻轻摇头,表示不在意:“同为流离人,我能理解严兄的心情。”
    “如今的彭城相乃是陈郡名仕袁涣袁曜卿,善施仁政,抚民用心。”
    “彭城如今聚民万余户,更有不少籍在彭城的流民也闻讯陆续返乡。”
    严畯喜极而泣:“在吴郡时,我就倍感流离之苦。又恨空学了诗、书、三礼,有抚民之心而无抚民之能。”
    “如今彭城有曜卿公为相抚民,我心中甚为感激,若能为彭相身边一书佐小吏,我愿足矣!”
    步骘轻笑:“以曼才之能,治千里之民尚且有余,只当一个书佐小吏,也太过谦了。”
    严畯摇头:“我虽然善治诗、书、三礼,但治民与治学不同,我又岂能骄矜不自知?”
    诸葛瑾、步骘和严畯的言行举止,刘标都看在心里。
    诸葛瑾恭敬谨慎又重情义,会在严畯因急失礼时主动替严畯赔礼。
    步骘泰然,对友人的才学和定位有极强的自信。
    严畯朴质淳厚,知道治民和治学的不同,更情愿去当一个书佐小吏。
    正在此时。
    陈肃自船舱走出。
    诸葛瑾见其姿颜不俗,遂又行礼问名。
    关平刚要给陈肃打眼色,陈肃就向诸葛瑾回了礼:“广陵太守之子、下邳陈肃,见过三位兄长。”
    诸葛瑾吃了一惊:“你是广陵陈太守之子?”
    陈肃面有自豪:“然也!”
    关平侧过脸。
    若不是有外人在,关平肯定一脚就踹过去了。
    都是池塘里的王八,谁又不知道谁,在拽什么文啊!
    诸葛瑾和步骘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
    陈肃仿佛要将这一路当船夫的苦闷给发泄了,故意又抬高了声音:“容我向三位重新介绍下。”
    “这位一脸不诚的方才不知道用什么假名套了你们话的,姓关名平字坦之,河东人,乃是徐州中郎将关羽关云长的长子。”
    严畯脱口而出:“你方才不是说,你是下邳关标?”
    关平一脸的黑线,狠狠的登了陈肃一眼,然后又手指刘标:“是孟临说,让我不要暴露了身份。”
    严畯更愕。
    这几人,莫非有私怨?
    严畯老实人没看清,诸葛瑾和步骘倒是看出了些门道。
    看似在互相拆台,实则这三人关系匪浅,隐隐又以“刘布”为尊。
    诸葛瑾和步骘看向陈肃,静待下文。
    陈肃有些得意:“至于旁边这位看着和善实则小心眼的,乃是徐州牧之子、镇东将军吕布之婿,涿郡刘标。”
    严畯更惊:“我在路上听旅人提及,徐州牧之子、彭城农都尉刘标,
    善农术、好授学,被誉为神农传人又有稷子之名,彭城国和琅琊国的百姓争相传颂。”
    “又有传闻,袁术曾派刺客行刺刘标,刺客听刘标授学三日受其感化,竟主动弃刀离去。”
    “没想到今日竟能在此相遇,我有眼不识大贤,惭愧。”
    严畯作揖一礼,语气更恭。
    步骘亦是惊讶:“我亦曾听闻,去年袁术谋攻徐州,明以纪灵吴景攻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