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舌绽莲花的诸葛亮:我还没用力,你怎么就倒下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多了恼意:“怪不得黄猗让老夫带上家眷,还让老夫携民渡江。”
    “这是压根不给老夫活路!”
    “如此解斗,老夫如何能同意?”
    “四面皆敌又如何,大不了战死沙场,老夫又何惜残身!”
    刘标给诸葛亮的信中,言明了四分荆州的用意,以及让诸葛亮劝刘表让出荆州等等。
    刘表满心欢喜的来偃月城,以为刘标真的是来解斗的。
    不曾想。
    刘标竟然要让刘表放弃荆州且配合向孙权施压!
    被卖了还要替刘标数钱,这让高傲的刘表如何不怒?
    刘表又怒视诸葛亮:“孔明,你对得起老夫的信任吗?”
    “扪心自问,老夫对你诸葛家可有半点亏待?”
    “你叔父让老夫撮合联姻,老夫亲自去拜访蒯家、庞家和黄家。”
    “你叔父让老夫给你官职,老夫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老夫对你诸葛家如此信任,你却助刘标谋夺荆州,忘恩负义如此,你有何面目坐在此地?”
    诸葛亮承受了刘表的怒骂,只等刘表骂够了,这才徐徐开口:
    “镇南将军,诸葛家承蒙恩惠,这一点我是不会忘记的。”
    “若我不念恩义,又岂会助镇南将军促成荆徐结盟,死守偃月城?”
    “义兄为何会谋夺荆州,镇南将军真的一点不自知吗?”
    “昔日徐州南征孙策,义兄来信请镇南将军出兵相助,镇南将军无视同盟之约,只作壁上观,以至于南征孙策功败垂成。”
    “孙权要打江夏,义兄有意解斗,是镇南将军你拒绝了义兄的好意,害得义兄颜面扫地,才有荆州今日祸事。”
    “镇南将军坐拥荆州之地,不思匡扶汉室,却要跟义兄为敌,义兄不谋夺荆州,难道要将荆州拱手让给曹贼吗?”
    “即便如此,义兄依旧在想着保全镇南将军一家。”
    “否则义兄又何须让襄阳和南阳给曹操、让巫夷险道给刘璋?”
    “甚至于,还要让荆南四郡给孙权!”
    “若我不念恩义,我今日也不会将义兄的书信给镇南将军看!”
    “正因为我念恩义,才没有诳你瞒你诈你,只希望镇南将军你能识时务明大局。”
    “方今天下,除了义兄能匡扶汉室,谁还能匡扶汉室?”
    “凭镇南将军你?还是凭西川的刘璋?亦或者许都那个被软禁的天子?”
    “镇南将军,你莫要忘记了。”
    “倘若汉室不存,你这个汉室宗亲跟普通的士子又能有什么区别?”
    “真以为你是不靠家世出身才争得如今的地位吗?”
    诸葛亮犀利的言辞,如同冰川寒水一般将刘表一肚子的怒火灭了大半。
    剩下的怒火又变成了憋屈和不服。
    “老夫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也曾单骑定荆州,让荆州士民安居乐业,怎就变成了靠家世和出身?”刘表不服。
    凭什么说老夫是靠家世和出身的?
    老夫有今日的地位,都是靠本事争取来的!
    诸葛亮哼了一声:“是否靠家世和出身,我不与镇南将军争辩,因为这毫无意义。”
    “可要论荆州士民安居乐业,那我可得多问一句了:镇南将军口中的士民,可曾包括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每日愁衣食的贫民?”
    刘表语噎。
    本质上,刘表口中的“士民”指代的更多是皇亲、世家、豪门、寒门、庶民,至于布衣、民家、军户、佃户、牧民、流民、氓民压根不在刘表的“士民”范围。
    刘表想要反驳,又反驳不了。
    以农术得民心、被誉为稷子的刘标,是真将布衣、民家、军户、佃户、牧民、流民、氓民这类民,当民的!
    良久。
    刘表叹气:“孔明,非得如此吗?”
    “老夫承认刘标在徐州,对诸民一视同仁,让流民有了立足之地,让贫民不愁衣食。”
    “可荆州跟徐州不一样!”
    “徐州的豪强几乎都被曹操屠杀殆尽了,剩下的能跑也都跑了。”
    “荆州不同。”
    “荆州豪强林立,老夫也是借助了蔡家和蒯家的势力才勉强维持了平衡。”
    “若不喂饱荆州的豪强,即便老夫让出了荆州,刘标也同样做不到对诸民一视同仁。”
    诸葛亮摇头:“镇南将军,能不能做到和想不想做,是有区别的。”
    “更何况,义兄的手段,镇南将军你是想象不到的;别人或许办不到,我相信义兄能办到!”
    “徐州诸民安居乐业,就是最强的力证!”
    “镇南将军,我并不希望义兄跟你冲突太甚。”
    “义兄虽然讲仁义,但他的仁义不是宋襄公式的迂腐仁义,而是在不影响大志的仁义。”
    “若镇南将军你执意不肯,义兄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还请镇南将军,细思!”
    刘表再次沉默。
    就这么向刘标低头,刘表是不愿意的。
    可如果不低头,刘表现在又没破局的良策。
    荆州的兵力要抵挡曹操、刘璋、张津、孙权,已经在苦苦强撑。
    若再惹怒了刘标,刘表几乎没任何的生还机会!
    是被群雄围殴死,还是将荆州让给刘标求得家小平安,这个选择其实不难。
    难在于刘表是否愿意低头。
    见刘表沉默,诸葛亮又道:“镇南将军,你知道蔡瑁为什么要违背你的意愿,执意回襄阳吗?”
    刘表心头一震,隐隐有了猜测。
    诸葛亮凝声道:“蔡瑁跟曹操,早就暗中有了来往。”
    “曹操许了蔡瑁不少好处,只因蔡瑁觉得镇南将军还能抵挡曹操,故而一直没有真正表态。”
    “如今镇南将军西不能退刘璋,南不能退张津,东不能退孙权,北不能退曹操。”
    “蔡家当初能选择助镇南将军定荆州,如今也能选择依附曹操保全蔡家。”
    “镇南将军虽然是荆州牧,但这荆州并非镇南将军能真正做主。”
    “镇南将军,应有的体面都给你留了,是助义兄还是为了你心中的孤傲让家小亲族都死在这场纷争中。”
    “还请镇南将军,再细思啊!”
    刘表颓然瘫坐。
    诸葛亮的话,如同犀利的尖刀一般,将刘表强撑的外壳一一劈开,露出最真实也最柔弱的内里。
    良久。
    刘表苦涩开口:“老夫,愿助刘伏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