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我弟诸葛亮,才胜我十倍,有王佐之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备引简雍和孙乾,出城十里驻足,似是在等什么人。
    百余僮仆则在身后埋锅造饭、烹羊宰鸡。
    一骑飞马而回:“禀使君,诸葛瑾等人距此不足三里。”
    刘备面有欣喜:“宪和,公祐,一人一个。诸葛瑾交给我,宪和去跟严畯聊,公祐你来负责步骘。”
    “这三人都是孟临专程来信举荐的大才,万不可怠慢了。”
    简雍信誓旦旦:“玄德放心,长公子在信中说这严畯朴质淳厚,想必很容易聊。”
    孙乾轻笑:“宪和,你觉得容易,不如去跟步骘聊。”
    简雍摇头:“步骘是淮阴大族出身。名门士子大抵自恃出身,也只有公祐你这个康成公门生能压得住了。”
    “只是我没想明白,这诸葛瑾虽然在琅琊有些名望,但琅琊诸葛氏比起淮阴步氏要差了许多。”
    “长公子为何要让玄德对诸葛瑾的族人和乡人重点优待?”
    “这三人论出身才学名望,都应该是以步骘为首才对。”
    孙乾猜测:“或许是这诸葛瑾的族人和乡人中,有尚未被发现的大才。”
    “长公子行事,一向有其道理。”
    “就如同当初,长公子非得去小沛向吕布提亲。”
    “小沛的许汜、彭城的舒仲应,虽然归附的是温侯,但实际上也是受长公子发掘才真正被温侯器重的。”
    简雍捻髯沉吟:“这倒也有几分道理。玄德可多问问诸葛瑾,有没有天资聪慧的族人兄弟。”
    不多时。
    诸葛瑾一行人出现在眼前。
    陈到带着几个嗓门大的力士向前齐声高呼:“平东将军、徐州牧刘备,携徐州从事中郎简雍、徐州从事中郎孙乾,恭迎琅琊诸葛瑾、淮阴步骘、彭城严畯及诸士民返乡。”
    听到力士的呼声,诸葛瑾、步骘和严畯皆是吓了一跳。
    “刘徐州亲自恭迎我等?子瑜、子山,我没听错吧?”严畯目瞪口呆,以为出现了幻听。
    这里距离下邳城还有十里路。
    堂堂徐州牧,亲自出城十里来迎接士民返乡?
    步骘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徐州牧刘备,令我惊讶了。”
    “人皆言:有其父必有其子,反之亦然。”
    “刘孟临敬贤礼士,其父必不会怠慢贤士。”
    “只是我没想到,刘徐州会对我等如此礼遇。”
    “今日之后,刘徐州礼贤下士之名,必将遍传江淮。”
    诸葛瑾亦是激动:“没想到轻贤慢士的陶谦,竟为徐州寻到了如此英雄人物。”
    “子山兄,曼才兄,我等也不能失了礼数,可随我近前问礼。”
    步骘和严畯纷纷点头。
    即便知道刘备今日是在千金市马骨以养江淮士人明望,也让众人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热血。
    见诸葛瑾三人走来,刘备热情向前问礼:“平东将军、徐州牧刘备,见过三位先生。”
    诸葛瑾三人连忙回礼。
    简雍和孙乾,亦是上前问礼。
    得知孙乾是康成公郑玄的门生,三人更是心惊。
    州牧、名儒门生、十里相迎,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将白身的诸葛瑾三人,打得有些头晕目眩。
    “我等只是一介书生,刘徐州为何大礼相待?”严畯问出了三人都想问的话。
    刘备言语谦逊:“徐州动乱,士民流离,乃州牧之过。”
    “我一粗鄙武夫,侥幸当了州牧,时刻如履薄冰,唯恐不能治州安民。”
    “虽无家世,亦无名望,但我求贤之心矢志不渝。”
    “若大礼就能请来贤士共治徐州,抚民爱民,这是我的幸事啊!”
    刘备的谦逊和真诚,让诸葛瑾三人更是惊叹。
    “难怪旅人都言,如今的徐州牧,勤政爱民,百姓多有依附。严畯佩服!”严畯拱手再行一礼。
    叙聊片刻。
    简雍和孙乾会意上前,分别跟严畯和步骘细聊。
    简雍幽默风趣,孙乾谈吐不凡,让严畯和步骘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刘备则跟诸葛瑾细聊,又问及诸葛瑾家中还有何人。
    诸葛瑾闻言一叹:“昔日琅琊遭祸,叔父诸葛玄带我兄弟南下避祸。”
    “不曾想途中又逢兵乱,我与叔父走散,只能带着族人和乡人逃往广陵。”
    “后来在吴郡时,我听闻叔父携众兄弟去了豫章,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刘备宽慰道:“既知去处,来日必然会有再见面的时候。”
    “子瑜不如出仕徐州,如此,令叔父和众兄弟也能闻讯安心。”
    诸葛瑾略思片刻:“使君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才学浅薄,恐怕不能胜任。”
    “我跟子山兄和曼才兄约好,要游历徐州,以访风土民情。”
    刘备醒悟:“是我忘却了。我儿孟临来信,让我自州府调拨钱财支持士子游历徐州。”
    “既然子瑜有游历的想法,不如暂去下邳小住几日。”
    诸葛瑾连忙婉拒:“使君误会了,那只是子山兄试探无礼之言,不可当真。”
    刘备摇头:“试探之言虽然无礼,但也是远近士子对我的不信任。”
    “士子不信任我,我不能怪士子无礼,更应该守正仁心,设法去消除士子对我的疑虑。”
    一席话,情真意切,让诸葛瑾更为感动。
    刘备旁敲侧击,又问及了诸葛瑾族人中谁最有才。
    诸葛瑾不假思索,语气中更有自豪:“族人之中,若论才,无人能出我弟诸葛亮之右。”
    刘备吃了一惊:“子瑜之弟,竟比子瑜更有才?”
    诸葛瑾笑道:“家父在时,就曾言我只是庸碌之才,位不过郡守国相。”
    “然而,家父对阿亮的评价,是天赋异禀,有公卿之资!”
    “虽然年幼于我,其才更胜我十倍,称之为王佐之才亦不为过!”
    刘备大惊。
    跟诸葛瑾叙聊的时候,刘备就真切的感受到了诸葛瑾的才能和品行。
    诸葛瑾却言其弟诸葛亮的才能更胜十倍!
    虽然有自家弟弟不弱于人的主观因数在,但想到刘标信中要求厚待诸葛瑾的族人和乡民时,刘备相信诸葛瑾不是在夸大。
    能让刘标格外关注的,不会是庸碌之才。
    这么多年了,刘备一直深信这个道理。
    这诸葛亮,必须请到徐州来!
    刘备暗暗下了决心,对诸葛瑾更热情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