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弘农杨氏,谋刘吕曹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幼不识军国大事,以二臣贼子冒充忠臣良将蛊惑圣听,许县有识之士无不为之痛惜。”
    “奈何曹操势大,天子又轻信谗言,有识之士,有心无力。”
    刘标眉头一蹙:“杨长史,你这话若是传到了许县,不仅你会遭罪,弘农杨氏也会因你而遭罪。”
    “须知:祸从口出啊。”
    杨青长叹:“刘都尉有所不知。前年曹操迁徙天子入许县,百官大宴,只因文先公面有不悦,曹操就奏请天子将文先公跟司空张喜一同罢免。”
    “去年初袁术在淮南僭越称帝,曹操以文先公跟袁术有联姻为由,诬陷文先公勾结袁术废帝,又将其下狱。”
    “若非孔文举和众贤臣力保,文先公恐怕会冤死狱中。”
    “虽然曹操最后释放了文先公,但弘农杨氏的士子也连遭贬黜。”
    “我在许县待不下去,又闻徐州招贤纳士,本想去徐州求官,不曾想在睢阳又被恶霸欺辱。”
    “杨奉又恰巧至此,自恶霸手中救了我,闻我出身,又辟我为长史。”
    “我本以为杨奉曾为护驾功臣又跟曹操有大仇,可奉为明主,不曾想杨奉来梁国前竟然暗投了曹操。”
    “不瞒刘都尉,我射杀杨奉其实也有私怨。”
    “想我杨青乃弘农杨氏之人,曹操害我杨氏在先,我竟然还有眼无珠误以为杨奉是忠君爱民之臣。”
    “若不杀杨奉,我念头难以通达。”
    说到最后,杨青的语气也变得激动。
    吕布拍案而起:“说得好!杨奉狗贼,甘当曹操的鹰犬,又岂会是忠君爱民之臣!”
    “孟临,就不用吓唬杨长史了,以本侯观之,杨长史也是性情中人。”
    “如今正值用人之际,不如奏请杨长史为梁国国相,替天子安抚士民。”
    刘标起身向杨青行了一礼:“方才言语多有冒犯,请杨长史海涵。”
    杨青连忙回礼:“我射杀了杨奉,既影响了名声,又给镇东将军添了烦恼,又岂敢再让镇东将军请奏我为梁国相?”
    “更何况,曹操本就对杨氏不满,即便有镇东将军表奏,又岂敢委任杨氏人为梁国相?”
    “镇东将军可另行委任大才,我愿全力协助新的梁国相,安抚梁国士民。”
    见吕布又要开口,刘标走向吕布,给了吕布一个“别添乱”的眼神。
    吕布这才悻悻闭口不言。
    刘标回身又问:“如今曹操势大,又有谋镇东将军之意。”
    “杨长史久在许县,又是弘农杨氏之人,想必对许县的局势都很了解。”
    “不知杨长史可有良策替镇东将军化解危机?”
    杨青凛然:“今日宴请镇东将军和刘都尉,我也正有此意。”
    “曹操势大,在于兵威,以兵威要挟众臣,以至于忠臣良将敢怒不敢言。”
    “倘若许县的忠臣良将能结连外援,必能制衡曹操。”
    刘标“嗯”了一声:“杨长史之意,莫非想让镇东将军跟许县的忠臣良将为援?”
    “只是这朝中谁是忠臣谁是良将,镇东将军也难辨真假啊!”
    杨青摇头:“不用镇东将军去分辨谁是忠臣谁是良将,只要是反对曹操的,都可以结援。”
    “天子入许县后,宿卫的兵侍都是曹操的党旧姻戚。议郎赵彦曾入宫为天子陈言时策,曹操闻讯就将赵彦杀了。”
    “天子内外近侍,也都被曹操以各种理由诛杀,东归之臣莫不心寒胆惊。”
    “昔日曹操为了能让天子去许县,曾奏请天子封董承、伏完、丁冲、种辑等十三人为列侯,以为助力。”
    “我虽然不敢说这十三人得势后未必不会是下一个曹操,但我可以确定这十三人都对曹操不满。”
    “镇东将军可暗中遣人入许县,许之以利,晓之以理。”
    “如此一来,许县有识之士有了在朝堂上对抗曹操的底气,镇东将军也不用担心被曹操巧立罪名。”
    吕布听得心情舒坦,小声对刘标道:“孟临,本侯觉得,这杨长史说得挺有道理的。这是个人才,可以用。”
    吕布对杨青的观点很认同:只要反对曹操,大家都是好朋友。
    刘标沉吟片刻:“镇东将军对许县不熟。”
    “杨长史既是弘农杨氏的人,想必也能请动弘农杨氏的门生故吏入许县。”
    “不如这事就交给杨长史去负责如何?”
    “若朝中有识之士瞧得起镇东将军,镇东将军自然愿意结为外援。”
    杨青又看向吕布。
    吕布昂头:“孟临之意,便是本侯之意。若朝中有识之士有意,本侯定当相助。”
    杨青拜谢:“若如此,我等定能诛除曹操,还汉室一个朗朗乾坤。”
    宴尽。
    杨青离去。
    刘标披着裘衣,在院中踱步沉思。
    杨青的话,刘标没有信。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