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对月结义,孙策有周瑜,我有诸葛亮,曹昂有什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大势,方能事半功倍。”
    “相信我,昔日我就是以家父的名义送了曹操《赠司隶校尉书》,家父才被天子诏命为徐州牧、平东将军。”
    “我有经验!”
    诸葛亮默默的将竹简收入行囊:“刘徐州,可知道兄长的《赠司隶校尉书》?”
    刘标笑容一滞,语气变得忿忿:“原本是不知道的,谁知曹贼竟然当面跟家父提了《赠司隶校尉书》一事。”
    “我不得不又写了《赠右将军书》给家父,这才让家父消了气。”
    “结果家父又在二叔三叔四叔,公祐公和宪和先生处炫耀,我只能连夜再写。”
    “本以为结束了,温侯又跑来找我,非得也要我写。”
    “幸好收到了张辽的捷报,我这才得以脱身来找贤弟,否则不知得写多少份。”
    诸葛亮沉默。
    片刻后,诸葛亮幽幽开口:“所以,兄长不是专程为了我而来?”
    刘标搂着诸葛亮的肩膀,打了个哈哈:“贤弟这话太见外了,我怎么可能不是为了贤弟而来?”
    “我原本就是为了来助贤弟促成荆徐结盟的啊!”
    诸葛亮面无表情:“给镇南将军的礼物就是一匹帛,一看就是匆忙准备,《赠镇南将军书》也是刚写的。”
    “唉——”
    诸葛亮长叹:“我对兄长一片真诚,兄长竟都不肯落笔赠书。”
    刘标脸色一跨。
    片刻后。
    诸葛亮满意的将《赠书佐郎书》收好:“兄长有心了。”
    刘标叹气。
    好!好!好!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我怎么就忘记了诸葛亮也是个大忽悠、眼一眨就能飙演技的影帝啊。
    翌日。
    刘标跟诸葛亮作别。
    刘辟看着策马离去的刘标,眼有期待:“诸葛先生,我们什么时候能再去徐州啊。”
    诸葛亮一愣:“去徐州?你怎么会这么问?”
    刘辟眼神兴奋:“诸葛先生你是知道的,我虽然是汝南的黄巾渠帅,但我以前就是个种地的。”
    “我对打打杀杀没什么兴趣,这辈子就盼着安稳了能回去种地。”
    “刘公子昨夜跟我说了好多我不知道的农术,可惜我没钱在荆州买地。”
    诸葛亮睁大了眼睛:“你说昨夜?兄长昨夜找过你?我怎么不知道?”
    刘辟语气更热衷了:“就诸葛先生你睡着后,刘公子就来找我了。”
    “刘公子还跟我说,若来日我安全带着你去徐州,就送我百亩良田。”
    “还告诉我这百亩良田,五谷多少,杂粮多少,果蔬多少,想想都觉得激动。”
    诸葛亮嘴角抽了抽。
    我游说刘辟用了三日,兄长就用了半夜?
    想到这里。
    诸葛亮嘴角又浮起了笑容。
    【自水镜先生点评士元后,士元就逐渐被人知晓,襄阳太守也有征辟士元为郡功曹的意图。
    士元又时常自称能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常叹荆州无用武之地。
    若回去能让镇南将军考虑荆徐结盟,可荐士元为使。
    至于兄长能不能让士元留在徐州,那就得看兄长的本事,能否折服士元了。】
    “走吧,回荆州。”诸葛亮策马转身。
    此行豫州,不论是持印替刘表招抚汝南黄巾众,还是助刘标解徐州之危。
    目的都达到了。
    又跟刘标对月结义为兄弟,持刘标的《赠镇南将军书》回荆州。
    比预期达到的效果更好!
    如此一来,就会节省很多时间。
    否则这一来二去的,即便刘表有结盟的意图,也会错过时机。
    十一月。
    诸葛亮抵达襄阳。
    刚到襄阳,还没见到诸葛玄,刘表就派人来请诸葛亮。
    诸葛亮心有猜测,定是打着“镇南将军”旗号勤王的事已经传到了襄阳。
    衙署。
    刘表面色不愉。
    蔡瑁、蒯良、诸葛玄、伊籍等文士皆在左右。
    诸葛亮冒刘表的旗号勤王,这事在襄阳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不少人都来问刘表。
    前脚在南阳被曹操击败,后脚派人去豫州跟吕布一起勤王,这事怎么看怎么诡异。
    当探子自汝南黄巾口中得知勤王的人被称为“诸葛先生”时,刘表这心情变得极为复杂。
    诸葛亮如今在荆州的关系,跟刘表的心情一样复杂。
    诸葛玄跟刘表关系匪浅,活着回到荆州后更受刘表器重。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良的侄儿蒯祺。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襄阳名仕黄承彦对诸葛亮颇为欣赏,有嫁女之意。
    黄承彦的岳父是蔡讽,蔡瑁是蔡讽的儿子,刘表也是蔡讽的女婿。
    这也是诸葛亮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