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听话就先打你。
以曹操如今的势力,以一敌二没有任何胜算!
荀彧叹气:“明公,天下未定前决不可行僭越之事!”
见荀彧没有坚持“不能封公”,曹操也暗暗松了口气。
能听劝就好。
曹操当即向荀彧保证道:“文若勿忧,孤明白的。孤向你保证,倘若天命在孤,孤当为周文王。”
曹操这话相当于给了荀彧承诺:有生之年,都会是大汉的臣子。
至于死后。
那就得看生前能不能如周文王一般给周武王打造一个强有力的王朝根基了。
“明公有此心,我也安心了。”
有了曹操的承诺,荀彧的心结也解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荀彧又道:“明公若是称公,袁绍和刘标定也会紧随其后。”
“今后争胜,就是公国间的争胜了。”
“明公可曾想清楚:是联刘攻袁,还是联袁攻刘?”
曹操不假思索:“奉孝之意,是联袁攻刘,先除掉刘标。”
荀彧轻轻摇头:“明公,联袁攻刘之策不可再用了,必须得先除掉袁绍!”
曹操蹙眉:“文若,孤也要到知天命的年龄了。”
“刘标还只是弱冠之年,孤的长子又早逝,其余几个儿子都不是刘标的对手。”
“倘若先除袁绍,一旦孤有个意外,恐怕难以跟刘标争锋。”
荀彧凝声道:“汉高祖反秦时,都已年近五旬;项羽虽是青壮,但也败于垓下。”
“明公正值壮年,又何须担忧刘标年少?”
“刘标跟袁谭是义兄弟,若是联袁攻刘,袁谭未必会肯,反而会遭刘标算计,挑动明公跟袁绍相争。”
见曹操沉默不语,荀彧又问:“明公自比袁绍,孰强孰弱?”
这.....
曹操再次沉吟。
良久。
曹操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凝重:“虽然孤在官渡一战胜了袁绍,但彼时用兵,是兵行险着侥幸取胜。”
“袁绍根基深厚,也非一战可灭;若再跟袁绍相争,孤恐怕难以取胜。”
荀彧又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又经营河北日久,是如今势力最强的一方。”
“联袁攻刘,就是在联强攻弱,一旦刘标势力覆灭,明公也难以跟袁绍争锋。”
“刘标雄踞荆扬徐三州,即便暂时败了也不会消亡,争不了中原还能退保江东。”
“刘标一退,袁绍必定兵指明公;倘若刘标再趁机侵扰明公后方,又会是旧日官渡之势。”
“反之,若联刘攻袁。刘标取青州,明公取并州,东西对峙,同分幽冀,谁也不会担心会被侵扰后方。”
“就如昔日楚汉之势。”
“以明公之神武,定也可如高祖一般,灭刘标于垓下!”
荀彧徐徐将心中的战略规划,向曹操尽述。
相对于郭嘉喜欢走奇和险解决最危险的人,荀彧更喜欢稳扎稳打用大势横推。
诚然。
刘标年少,曹操诸子中没有能跟刘标抗衡的。
可曹操如今也就刘邦刚起兵的年龄。
在荀彧看来,十几年的时间足够为下一代打造根基了。
即便曹操真的遭遇不幸,也还有文武众将辅佐少主。
荀彧更在意的是打不死刘标,刘标就会蛰伏。
官渡击败袁绍时,曹操本可以乘胜追击,却被刘标从中干涉。
对刘标斡旋诸势力的能力,荀彧又是佩服又是忌惮。
与其让刘标继续玩弄纵横权术左右横跳,不如直接将这天下三分变成楚汉之局。
凭硬实力分高下!
这是荀彧认为的唯一可以彻底击败刘标的方式!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阴谋诡计是难以奏效的。
曹操起身踱步,仔细思考荀彧的分析。
良久。
曹操的眼神变得凌厉:“文若之策虽然在理,但刘标又岂会与孤联手?”
荀彧笃定断言:“我以为,刘标一定会跟明公联手!”
“明公仔细想想,刘标为何要将传国玉玺送去邺城,又为何要怂恿袁绍上表请天子封明公为韩公?”
曹操吃惊道:“文若指的是,刘标想用传国玉玺请封楚王一事?”
荀彧点头:“刘标求楚王的目的,是想凝聚民心,以及依附刘标的文武一个晋升的机会。”
“明公不肯给,刘标就去怂恿袁绍。”
“即便怂恿袁绍,刘标也不是怂恿袁绍南征明公,而仅仅只是请封明公为韩公。”
“以此度之,刘标并无联合袁绍攻打明公的用意。”
“不想联合袁绍攻打明公,那自然就得联合明公攻打袁绍了。”
“明公不妨再遣使者去彭城送信,有意表奏刘标为楚公。”
“以探刘标态度。”
“倘若刘标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