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我若私藏了传国玉玺,必集齐九鼎,收崆峒印,配轩辕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面在他眼皮子底下将传国玉玺扔进了淮水。”
    曹操对徐璆心有鄙夷:“一介腐儒,怎知游侠儿的把戏。”
    “若刘标真的要将传国玉玺扔入淮水,又何必多此一举的缠上麻绳。”
    “私藏传国玉玺,刘标小儿野心不小。”
    想到这。
    曹操心中对刘标又对了几分忌惮。
    两汉养士四百年。
    身为汉室后裔的刘标,若生了争夺天命的野心,比外姓更容易得到支持。
    秦奋六世之余烈,是六国的底蕴太强。
    刘邦七年得天下,是秦的国祚太短。
    刘秀十四年夺得天下,是先汉养士的余恩尚在。
    今汉如先汉,虽然主弱臣强,但两汉养士的余恩扔在!
    若有再如刘秀一般的汉室后裔执天命争天下,不论是袁是曹,都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曹仁忿忿:“早晚必生擒了小儿,泄心头之恨,解明公之忧。”
    除了传国玉玺,还有更令曹操心情糟糕的事。
    两年前给吕布的圣旨,竟让刘标凑巧的用上了。
    才借刘艾的指控,罢黜了吕布的左将军位。
    如今又因两年前的圣旨,让吕布有了执掌豫州的权柄。
    虽然豫州牧可以是虚职,但吕布得了豫州牧的印绶,必然会拿来生事,譬如将汝南和陈国的百姓都迁去彭城。
    庞统的迁民战术,令曹操头疼不已。
    庞统以小沛、砀县、相县为中心的三道对曹防线,同样令曹操头疼难忍。
    若给了吕布权柄,让吕布趁着豫州牧没被罢黜的期间强行迁民,曹操就得自食恶果。
    若是不给,吕布又有了占寿春的理由。
    “还有一事。”曹仁忽然想起刘标的话:“袁绍的长子袁谭,疑是跟刘标结义了。”
    曹操蹙眉:“结义?这是有恃无恐啊。”
    若是换个时间点,曹操压根不在意袁谭跟刘标的结义。
    曹操跟袁绍称兄道弟,袁术是袁绍的弟弟,不照样打生打死?
    可如今这个节骨眼上,袁绍是很乐意看到袁谭跟刘标的结义的。
    这意味着:假如袁曹的战事陷入僵持,袁绍可让刘备和吕布走徐州出兵,这对曹操是个致命的威胁。
    还是得安抚!
    曹操蹙眉沉思,思考用什么样的安抚手段既能让刘备和吕布保持中立,又不会助长了刘备和吕布的气焰。
    正思考间。
    郭嘉自外而入。
    “明公,江东有新的消息传来。”
    “孙策以陈宫、张纮为军师,先进击陵阳擒获丹阳大帅祖郎,后进击勇里擒获自封丹阳太守的太史慈。”
    “又拜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授祖郎为门下贼督曹。”
    “袁术麾下的居巢长周瑜弃官投孙策,孙策不仅亲往迎接,更是拜其为建威中郎将,增兵两千人、战马五十匹,又赠鼓吹军乐、田宅府院,所受礼遇在孙策麾下无人能及。”
    “如今孙策已彻底平定吴郡、会稽和丹阳,麾下文武齐备,将士好战,似有向西讨伐刘表之意。”
    郭嘉徐徐将江东孙策的情报逐一告知。
    曹操眉头更紧:“孙策怎么会忽然向西?”
    郭嘉道:“昔日孙坚死于黄祖之手,孙策向西,应是要报父仇。”
    曹操仔细琢磨了一阵:“刘表如今疲于应付荆南的张羡,蔡瑁也表示会跟孤结好,荆州暂时无忧。”
    “若孙策再与黄祖大战,若胜则罢,若不胜,谁来替孤牵制刘备和吕布?”
    “孤派去的使者,孙策可有回应?”
    郭嘉点头:“回应虽然回应了,但孙策的执意要击败黄祖,才会去跟刘备和吕布动武。”
    “明公,我反倒以为,刘备和吕布比明公更希望孙策引兵北上。”
    “袁绍势大,若刘备和吕布去助袁绍,袁绍都不用伤筋动骨就能击败明公;可明公若是败了,刘备和吕布又岂会是袁绍的对手?”
    曹操猛然醒悟:“原来如此。”
    “孙策要战黄祖,就得先夺庐江。刘标急着得寿春,是想制造跟孙策的冲突。”
    “战事一起,短时间内是很难结束的。”
    “难怪袁公路会自尽,定是刘标在暗中促成。”
    郭嘉听得心惊:“袁术死了?”
    曹操将曹仁带回的消息,简要的给郭嘉讲述。
    “真是厉害!”郭嘉啧啧称赞:“一面跟袁谭结义取得袁绍的信任,一面蛊惑袁术自杀庇护袁术的家眷和忠吏。”
    “庐江太守刘勋是袁术的故吏,一向受袁术信任,对袁术也是忠诚。若孙策对庐江用兵,刘备和吕布就会对孙策用兵。”
    “袁绍不仅不会怪刘备和吕布,还可能出兵出粮,以免刘备和吕布斗不过孙策。”
    “明公跟袁绍这一战,不论最终谁胜谁败,胜者都不会有余力去针对刘备和吕布。”
    “对于势力弱小的刘备和吕布,求存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曹仁听得不满:“祭酒,你怎么尽长他人志气,灭我等威风。”
    曹操轻斥:“奉孝所言,不无道理。群雄纷争,岂能不知悉彼此长短?”
    曹仁悻悻退下。
    曹操又看向郭嘉:“话虽如此,但刘标猘儿难训,又私藏了传国玉玺。若不打压,恐怕今后孤也难与争锋。”
    “奉孝可有良策教孤?”
    郭嘉轻笑:“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刘标虽然多谋,孙策也不少智。”
    “刘标私藏传国玉玺,必有争夺天命的野心;孙策脱离袁术,自立于江东,也有争夺天命的大志。”
    “刘标要争中原,就必须解决扬州的孙策,使得徐州无后顾之忧;孙策要争天下,就必须解决徐州的刘备和吕布,才能有进取中原的机会。”
    “刘标和孙策,注定只能有一个能活下来,有这两人相互牵制,足够明公平定河北了。”
    “明公当下要关注的,是如何击败袁绍,而非去打压刘标。”
    “孙策如今是讨逆将军、吴侯,刘标还只是个小小的彭城农都尉。”
    “可借讨平袁术论刘标的功劳,诏命刘标为伏波将军、寿春侯。”
    “不能让刘标一直都躲在刘备和吕布的身后,时常让人小觑啊!”
    曹操拊掌大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孤明白奉孝的意思了,不仅得封赏,还得传檄各处,猛赞刘标柱国之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