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承诺不会在得了天下后就事后清算汝南袁氏,也是变相的让袁谭成为汝南袁氏的话事人。
汝阳侯都当不了话事人,谁还能当?
看到信中的关切之语和许诺,袁谭更是感动不已。
“孟临如此挂念我,我竟为了去争那不属于我的嗣子跟孟临反目。”
“实是羞愧!”
将信小心翼翼的收好藏在怀中,袁谭向庞统一拜:“士元跟孟临结义,我亦跟孟临结义。”
“士元便是我的义弟。”
“今后若有吩咐,尽管直言,我必全力相助。”
虽然袁谭跟刘标、庞统跟刘标,结义性质不太一样,但袁谭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庞统也不能来一句“各论各的”。
庞统遂也拜道:“显思兄言重了。”
“如温侯所言,同室操戈不是孟临愿意看到的;显思兄可引本部兵马返回北海,举旗响应孟临。”
“河北其余事,就不用显思兄费心了,这也是为了显思兄的名声着想。”
袁谭再叹。
这要是换成旁人,或许就得让袁谭引兵去打袁熙了。
孟临对我,是真够义气。
是我负了孟临。
袁谭离开了。
带着辛评以及吕布营中的俘虏一并离开的。
这些俘虏若是留着。
吕布还得派人看押,还得消耗粮食,还得提防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交给袁谭,倒也省事。
同时。
吕布又派快马将战报星夜兼程的送往彭城。
这次对袁绍作战,吕布只是刘标的“大将”,一切军政诸事都是由刘标来主掌的。
以吕布的身份,其实也不用如此频繁的向刘标送战报。
庞统则是私下规劝:
刘标如今身为楚公,不能经常上前线。
这军中将士对刘标就会缺少敬畏,只知有统兵的大将不知有刘标。
若遇上居心不良的,就容易变得尾大不掉。
因此。
吕布得以身作则,向军中将士树立一个榜样。
要让这些将士深刻的记住:不论统兵的大将是谁,军中将士必须将刘标视为最高统帅。
吕布自个儿就是杀丁原杀董卓的狠人,对军中这种情况也是非常了解的。
涉及到了自身利益,吕布也不能不考虑周全。
故而在跟庞统仔细商量后,吕布在军中也新增了不少的军规。
其中最重要一条。
每日操练时,全军将士都必须先高呼:为大汉效死!为楚公效死!为稷子效死!
为大汉效死是树立国家凝聚力。
为楚公效死是区别刘协和刘标。
为稷子效死是让将士知道具体效死的人。
刘标的名讳不能轻易高呼,但稷子是可以想怎么高呼就怎么高呼。
楚国的将士,也少有不知道稷子是谁的。
在袁谭归降后,吕布一面整军,一面派人打探西面的颜良郭图和北面的沮授袁熙。
魏军三路兵马。
如今只击败了袁谭一路,尚有两路未击败。
相对于袁谭。
不论是沮授袁熙还是颜良郭图,都要更难应对。
毕竟。
袁谭是刘标的义兄,可以说之以情述之以理,晓以利害。
而剩下的。
就只能靠攻伐了。
或是伐谋、或是伐兵、或是伐城,只要对方还有一口气,就只能强攻。
.....
平原城,北部。
周瑜、鲁肃、陆议、太史慈、甘宁、吕蒙、徐盛、潘璋、丁奉等将,引扬州精兵苦战多日。
江东四大都督,不论已经长成的还是没长成的都聚在了此地。
又有太史慈、甘宁、徐盛、潘璋、丁奉等成名或没成名的持戟相随。
以寡敌众,士气不减。
反观对面的袁熙,已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了。
自得知袁谭兵败被困高唐城,袁熙这内心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袁谭败了,今后就嚣张不起来了。
忧的是袁谭败了,今后也会受到袁谭牵连。
以至于。
袁熙的内心颇为纠结。
既希望袁谭败,又不希望袁谭败得太惨。
“沮监军,这样强攻也不是办法。”
“吕布分的这支兵马,也太能打了,我麾下的骁将都死了好几个了。”
“不如暂且撤退,让吕布集中兵力去打高唐城,我等趁机再杀回来。”
袁熙心中忿忿。
一万步骑以寡敌众,竟然还占不了优势!
沮授扫了一眼袁熙,道:“熙公子,你还没发现吗?”
“吕布根本没有分兵势,这支兵马是来增援吕布的。”
“领兵的,是昔日江东吴侯孙策的义弟周瑜!”
“刘标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