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邺城刚破,曹操就迫不及待的想玩鸿门宴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到了如今这个局势。
    邺城守与不守,都是利弊参半。
    眼下八月,漳河之水已经高涨。
    虽然曹操在檄文中谎称要决漳河之水没有执行,但漳河之水始终对邺城是个威胁。
    一旦曹操真的决漳河之水,即便邺城如今在城内深挖了壕沟也未必能完全排泄河水。
    这也是田丰和沮授都不反对撤离邺城的原因。
    邺城。
    是守不住的!
    同样。
    放弃邺城对袁尚的影响也不小。
    河北的世家大族见袁绍病逝、袁尚又放弃邺城,这心中肯定会有“袁尚扶不起”的想法。
    是继续支持袁尚,还是“良禽择木而栖”,就会成为新的利弊权衡。
    审配自个儿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太清楚世家大族在遇到家族存亡时会如何权衡利弊。
    袁尚若是退了。
    想再杀回来就很难了。
    最后还有点私心的是:审配的家族产业都在魏郡。
    守住邺城,审配依旧是魏郡大族审家话事人,在袁氏阵营中也有足够的话语权。
    放弃邺城,审配就跟郭图、辛评等颍川士人一样了。
    没了家族产业支撑,大家都是半斤八两。
    故而。
    审配不愿离开!
    守住邺城,家族和名利都在。
    守不住邺城,苟活也是耻辱。
    审配的决意,令袁尚有些羞惭。
    毕竟。
    审配是一开始就支持袁尚当嗣子的。
    “孤只带五万兵马离开,其余的都留给你。”袁尚不敢直视审配的目光。
    在审配失望的眼神下,袁尚走了。
    带着邺城内的五万精锐走了。
    虽然说只带走五万剩下的都给审配,但袁尚给审配留的兵马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
    看似有三万余人,真正能战的也不到万人。
    袁尚已经彻底放弃邺城了!
    在袁尚离开后,审配就下令紧闭了四门,欲跟曹操和刘标决一死战。
    然而。
    令审配没料到的是,袁尚前脚一走,曹操和刘标后脚就停止了攻城。
    曹操又开始向城头抛射檄文劝降。
    刘标则带着兵马继续屯田,又让屯田的河北民向城内高呼“民以食为天”“不要误了农时”等等。
    这瞬间将审配整不会了。
    要打就打。
    打到一半喊停战,这是个什么道理?
    不仅如此。
    曹操又在组织军士开挖渠道,更是扬言如今袁绍都死了,在不投降就决堤了。
    各种心理战术,层出不穷的往邺城内用。
    审配的军事能力是有的。
    若真要守城,曹操和刘标想强攻也难攻。
    偏偏。
    曹操和刘标都选择了用心理战术。
    袁绍的病逝和袁尚的离开,又让邺城的守军士气降到了最低。
    又有刘标在城内的密探煽动。
    城内的流言也越来越多,军中的怨言也越来越重。
    尤其是在审配斩杀了几个“动摇军心”的将校后,邺城的军心更不稳了。
    “审统军只顾自己求名,丝毫不顾我等死活。我等都被抛弃了,还要在邺城死守,想想都是憋屈!”
    “我好不容易才当上个偏将,本以为能再立功名,也博个封妻荫子,没想到就要窝囊的在这守城。”
    “倘若曹操真的决漳河之水,整个邺城都得被淹,审配真是害人不浅。”
    “他家有大宅,有肉米有柴火,又不怕水淹,反正受苦的都是我们。”
    “我真不想守城了!若不是城上有督战队,我真想丢下武器投降。”
    “投降还不简单?你若有胆子,今夜就偷偷出城,我等约好时间,将审配擒了去请功。”
    “......”
    几个城头的将校窃窃低语,看着巡视的督战队们眼中都是忌惮和恨意。
    最终。
    受不了压力的一个小校,在其余几个将校的协助下,成功的攀下了城池来见曹操。
    自袁尚弃城而逃后,也不是没有邺城军卒偷偷出城。
    可将校级别的还是第一个。
    曹操厚待了投降的小校。
    翌日便邀请刘标再次强攻邺城。
    从早到晚,才堪堪退去。
    见曹操和刘标退兵,审配这才精疲力尽的在城头休憩。
    只是刚休憩不久。
    审配就被几个早就等了一天的将校用碗口粗的麻绳给捆了起来。
    “贼子尔敢!”
    审配大怒,急要召唤亲兵时,却见侄子审荣竟然也在一旁看着。
    审配大惊失色:“审荣,你竟敢叛我?”
    本以为只是几个将校叛乱,没想到连侄儿审荣也参与其中,审配只感觉心中一阵凄凉。
    审荣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