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老爹说了,这是专门给你们留着的。”
“你们慢慢饮,有什么事大声招呼我就行,我就在里屋呢。”
看着刘乾这贤淑的动作,吕布忽然想到了自家那憨头憨脑的幼子吕方,喟然一叹:“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去疾灵动,又能说会道。”
“哪像我家那崽子,都两岁了,一声阿父都喊不清楚。”
刘标轻笑:“温侯不必急躁,吕方才两岁,气力都比去疾大了。这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一样的。”
吕布一听,心情瞬间又变好了:“孟临说得在理。今后本侯的儿子,定也是个善弓马的。”
“等他长大了,本侯就带着他杀回九原,让那群胡狗也知道我儿的厉害!”
世道混乱时,都想着求生。
如今局势明朗了,不论是吕布还是赵云都想着要杀回祖籍地。
闲聊间。
吕布提到了刘标这次的灭袁功劳:“孟临在灭袁绍前,就已经位尊楚公,如今灭了袁绍,再封赏就得是楚王了。”
“可若封王,孟临就得去许都接受封王的仪式,若不去许都,就只能如上回一般拒绝封王。”
“孟临可有想好,如何破局?”
袁绍还在时,刘标都不能冒险去许都;如今袁绍已灭,刘标就更不能去许都了。
刘标斟了一樽温酒,轻轻摇晃,目光微凛:“倘若不经过许都的天子,直接称王呢?”
直接称王?
吕布和赵云吃了一惊。
“天子尚在,自称楚王,恐怕会落人口实。”
“我也认同温侯的担忧,天子虽然权势旁落,但只要一日还在天子位上,称王终究比不上封王。”
吕布和赵云都不赞成刘标直接称王。
刘标却是有不同的想法:“河北虽然还有袁尚袁熙两兄弟在,但已经不足为虑了。”
“三国鼎立的局面几乎不存,天下角逐,就在我和曹操之间。”
“我准备放出消息:曹操篡权、天子蒙冤,我为汉室后裔,当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如今汉室倾危,有识之士当仿造古制,拥立我为楚王,封大司马,统帅天下兵马讨伐曹操这个逆贼。”
“趁着这个机会,试探诸郡县的反应。”
“若诸郡县反对声音太大,我会婉拒称王;若是支持的声音多,那就是众望所归。”
“称了王,才能真正笼络人心。”
这个考虑。
刘标仔细斟酌了十余日。
期间也跟庞统、袁涣等人商讨过。
最终。
庞统、袁涣等在彭城的亲信,都赞同了刘标的做法。
天子封王虽然正式,但刘标得去许都接受封王仪式。
这个风险太大。
若是就此放弃称王,也会让支持刘标的将吏寒心。
因此。
刘标决定放弃由许都天子封王,直接改为由青徐荆扬四州大臣拥立的方式称王。
吕布沉吟了片刻,问道:“具体要怎么做?”
虽然吕布不赞成直接称王,但吕布不会干涉刘标的决定。
刘标选择称王,吕布也会支持到底。
赵云同样如此。
提议归提议,决策得刘标来决策。
更何况。
不论选择是封王还是称王,都有风险。
刘标不假思索:“原本是想等正月十五元宵节后再告诉温侯的,既然温侯今日问了,我就索性一柄说了。”
“可由温侯牵头,上《楚王劝进表》,传于青徐荆扬四州郡国,由各州郡国的州牧、刺史、太守、将军、名仕、大族联名上表天子,请天子批准。”
“倘若众望所归,就可在彭城设立坛场,遵依古礼,天授王冠,我在彭城加冠称楚王,就不用再去许都。”
吕布见刘标早有计划,遂道:“宜早不宜晚。何必再等元宵节后,本侯明日就给诸州郡国传文。”
刘标点头:“本想让温侯踏踏实实的过个元宵节,既然温侯不嫌累,那就交给温侯了。”
“具体的劝进表,士元兄早已拟好。”
吕布大笑:“你是本侯的贤婿,本侯又岂会嫌累。”
虽然口称明日,但吕布在离开刘标府邸后就去了庞统府邸,拿到了《楚王劝进表》。
吕布又按照庞统给的名单,亲自给各州郡国的州牧、刺史、太守、将军、名仕、大族写信。
当然。
信也是模板信,由文吏抄写,吕布只是署名和加盖印。
收信的。
徐州除了彭城相袁涣没有单独送信外,有琅琊相徐邈、东海相诸葛瑾、下邳相步骘、广陵太守陈登。
扬州有吴郡太守朱治、丹阳太守孙瑜、豫章太守吕岱、庐陵太守孙贲、会稽太守顾雍、庐江太守刘晔、九江太守关羽,以及扬州刺史严象。
荆州有南郡太守张飞、江夏太守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