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为楚王檄幽、冀二州》,陈琳一文,胜十万雄兵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如今成了被骂的人,袁尚这内心只有火气。
    尤其是对撰写檄文的陈琳,袁尚更是怒气难掩。
    区区一个袁氏家奴,竟敢檄文骂主!
    无耻至极!
    田丰见袁尚看了檄文,竟然只关注檄文是陈琳写的,不由心感憔悴。
    “明公。”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定下战守之策,整兵与刘标决一胜负。”
    田丰凝声提醒。
    袁尚心中有些畏惧,道:“刘标势大,不可与战,不如与刘标议和。”
    田丰顿感无语。
    议和?
    刘标若肯议和,又岂会亲引兵马来打南皮城?
    田丰劝道:“明公,刘标既然亲自来了,就不可能有议和之心。”
    “劳师远征,若是不取胜而退兵,就丧失了军威,这是兵家大忌。”
    若换个性格刚烈的,听了田丰的话没准就有了死战之心。
    然而。
    袁尚听了,反而更惊惧了。
    “孤不想听这些无用之言!檄文中刘标所求,是传国玉玺!孤将传国玉玺还给刘标,自然就能议和。”
    田丰呆了。
    给了传国玉玺就能议和?
    本初公何等英明,怎么生的儿子如此废物?
    “明公,不如先聚众人商议。”
    田丰没有再劝谏。
    田丰不知道该如何劝谏了。
    袁尚想了想,同意了田丰的提议,召集沮授、郭图、逄纪商议对策。
    一听袁尚想议和。
    哪怕是最支持袁尚的逄纪,都只感觉脑袋在冒烟。
    刘标若是肯议和,至于如此大费周章的亲自来打南皮城且还散布《为楚王檄幽、冀二州》檄文?
    若是为了个传国玉玺就议和了,刘标不要面子的吗?
    那些响应刘标《为楚王檄幽、冀二州》檄文的官吏士民,不要面子的吗?
    “明公,绝不可以议和!”沮授率先表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岂能议和求生?”
    袁尚心头不愉:“孤非贪生怕死之辈。只是刘标势大,不能力敌。孤也是为了众将吏和百姓着想。”
    沮授高声道:“明公有三万步骑在南皮,右北平的熙公子亦有三万步骑。如何不能力敌?”
    “北部的乌桓三王,又与明公世代交好,熙公子西击公孙康时,苏仆延亦曾出力。”
    “刘标既要提防曹操,又要劳师远征,所带兵马必然不多。”
    “明公以众敌寡,岂有退缩之理?”
    沮授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挫败感。
    袁绍虽然输了,但输人不输阵。
    袁尚倒好。
    还没开始打,就想着要议和。
    虽然沮授说得很有道理,但袁尚心中犹自不服,又看向了逄纪和郭图,希望逄纪和郭图能支持议和。
    郭图没有开口。
    虽然郭图擅长揣摩心思也喜欢附和心思,但郭图的揣摩和附和是建立在能解决问题的前提上的。
    郭图又不傻。
    怕是前脚将传国玉玺给了刘标,刘标后脚就开始攻城了。
    什么?
    刘标言而无信?
    只有盟友间才有资格用言而无信。
    非盟友,那叫兵不厌诈!
    逄纪的表情同样纠结。
    有心想附和袁尚,又不能不罔顾事实。
    思虑片刻。
    逄纪折中道:“明公,不如遣使去刘标营中,先观刘标反应,再作计议。”
    “只是在遣使的同时,得立即派人调右北平的熙公子引兵来援,再许利乌桓三王,请三王发兵相助。”
    袁尚见郭图沉默,逄纪是两边都支持,这心下更是惊惧。
    连一向喜欢附和自己的郭图和逄纪都不看好议和,那这议和就真不可行了。
    “既如此,就依元图之意。”
    “谁可出使?”
    袁尚又扫向众人。
    田丰和沮授不说话,郭图也闭口不言。
    袁尚目光最后又落向了逄纪。
    既然只有逄纪“半附和”议和,那就只有逄纪去了。
    逄纪不由暗暗叫苦。
    若去了刘标营中,还能不能回来就难说了。
    想到这里。
    逄纪又寻思一计:“明公,我只是统军。我出使议和,刘标未必肯信。”
    “若要出使议和,得沮监军和郭监军才有这资格。”
    话音刚落。
    沮授的眼神变得犀利。
    郭图的眼神有了恼意。
    逄纪连忙又道:“我又听闻刘标为人凶戾,曾经软禁了曹操的使者郭嘉。”
    “若沮监军出使,必会被刘标软禁;郭监军跟袁谭相善,袁谭又是刘标的义兄。若郭监军出使议和,刘标定不会为难。”
    沮授眼中的犀利消失。
    郭图的恼意增加,喝道:“逄纪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