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其实都是逃避赋役与避罪入山的汉民。
这跟中原丢了土地的农民入山为黄巾,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不过有的入山时间久,久而久之跟其他地区的汉民有了生活习俗上的不同。
就如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民众,其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才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生活习俗就有不同。
将吕蒙、潘璋、徐盛、丁奉等江东将校还给周瑜后,刘标又徐州兵马返回了彭城。
沿途与庞统商讨接下来的军事应对。
这次回城。
刘标没有再绕道北海入琅琊。
而是直接走兖州东平国南下。
虽说兖州如今受曹操控制,但在东平国、泰山郡和任城国,曹操的控制力度是很弱的。
亦或者说。
这三处,更多时候都是中立。
谁来了听谁的。
曹操没安排亲信,刘标同样没派兵驻守。
到了鲁国地界。
鲁相陈宫率众吏出迎。
回到兖州的陈宫,积极性比在袁术和孙策孙权麾下时,高太多了。
兜兜转转。
陈宫最后发现,一开始瞧不上的织席贩履之子,竟然才是真正的“顺应天命”之人。
陈宫又有悔意。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愤然离去。
否则如今。
高低也能如陈登一般,当个职务含权量高且能治理州事的实权官,而非一个小小的鲁相。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
这一蹉跎,十几年的时间就浪费了。
陈宫唯一庆幸的是:刘标不计前嫌,并未因为以前跟陈宫有敌对和弃离就对陈宫心怀怨恨。
反而以陈宫为鲁相,又让陈宫暗中联络在兖州的旧识。
意在夺回兖州!
陈宫倒也没令刘标失望,的确在兖州联络到了不少旧识。
这些旧识也愿意再跟着陈宫反曹操。
刘标肯定了陈宫的功绩,又授予陈宫暗督兖州八郡国政务之权,允许陈宫在联络旧识时,在权限内许诺官职爵位。
要让马儿跑,总得让马儿吃草。
若不许诺官职爵位,即便是陈宫的旧识,也不可能放着现有的官职爵位来跟着刘标还不拿好处。
真有这样的人。
刘标反而得怀疑下对方的用意了。
四月。
刘标返回彭城。
给众将吏军士,都放了个长假。
一年多未归家,总得让众将吏军士好好休憩下。
有父母的找父母,父母不在的坟前祭奠。
有妻儿女的找妻儿女,没妻儿女的去找个良家。
回到府中。
六岁的刘乾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身后跟着三岁半的刘坤。
“老爹,甄庶母给你生了个女儿。”
“老爹你不在,长兄如父,所以我就给妹妹取了个名,就叫她刘兰芝。”
刘乾得意洋洋,举手投足,颇有“长兄如父”的范儿。
刘标睁大了眼:“刘兰芝?你取的名?”
刘乾点头:“对!我取的!”
在刘标要揍人的眼神下,刘乾讪讪一笑:“名是我取的,也是我借鉴的。”
“老爹北征后,我闲时无聊,就去了老爹的藏书阁,偶然间翻到了一篇《孔雀东南飞》。”
“我瞧那诗中的刘兰芝,虽然知书明理又勤劳能干,但嫁了个无能的焦仲卿,只因那焦仲卿之母认为刘兰芝出身低微。”
“我心中不忿,出身低微的怎么了?祖父曾织席贩履谋生,老爹你也曾种地谋生!都是凭本事谋生的,凭什么要被一个小吏之母瞧不起?”
“这一年,我不仅跟着外祖父习武,也跟着袁师祖去田间参与耕种,初知民生之艰难,众生之疾苦。”
“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嫁到焦家后,起早睡晚,提水、烧饭、洗衣、织布,虽然出身寒微,但已然称得上是女中之杰,丝毫不逊色士族之女。”
“我又琢磨,这刘兰芝也姓刘,这会不会是老爹你早就为妹妹想好的名字。”
“于是我就将《孔雀东南飞》又拿给甄庶母看,甄庶母惊为天人之作,爱不惜手,怜刘兰芝之苦,懂老爹你心中意,也认为妹妹就应该取名兰芝。”
“嗯,大桥庶母,小桥庶母,袁庶母,还有我的亲阿母都是这么认为的。”
“严外祖母也同意了。”
刘标嘴角抽了抽。
若不是几个祖母去了荆州,你这小子该不会要将家里的女人都征求一遍吧?
“你怎知,我不是写的真人真事?”刘标冷着脸。
刘乾笑道:“肯定是假的!我给二叔祖去过信了。二叔祖说了,庐江没有小吏叫焦仲卿的,也没有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