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万世皇朝,今后即便这君王不姓刘,改朝换代了,我也希望我的思想能被新朝代的人尊崇。”
“岂不快哉?”
“士元兄,孔明,我知道你们有担忧,怕我这样做,会让新立的炎汉走不过二世。”
“甚至于让曹操有了拉拢幽青徐扬荆士人的机会。”
“可有不服我的士人叛乱又如何?”
“我的军中将校大部分都是我一手提拔的,又大多懂得民生疾苦;我还能在徐州拉出五十万的农民青壮,用理解我的少壮派去击败因循守旧的老顽固们。”
“支持我的众兄弟,是我改革的底气!”
“再者。”
“我今年才二十七,哪怕英年早逝,怎么都能再活个二十年。”
“二十年的时间,足够我击败或熬死任何反对农为君上的守旧派。”
“即便二十年后我年老昏聩,有二十年的时间去推广也足够培养出敢言敢谏的忠臣直臣良臣。”
“如此堪比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既然想到了,又岂能因为怕有反对的声音,就不去做?”
“我刘标,又岂能不如秦孝公?”
刘标的话,让诸葛亮和庞统都陷入了沉思。
诚然。
刘标很狂妄。
竟然要动两汉四百年间被独尊的儒术!
以及在士人中根深蒂固的尊君思想,还要将农列在君前。
可仔细一想。
刘标能在徐州立足建基业,不正是万千受苦的农民支持才立足的吗?
倘若刘标当了皇帝,就将农民抛之脑后,那这十余年在徐州宣传的农术,岂不是成了笑话?
稷门学子自刘标处整理的言论思想,岂不是也成了笑话?
当一个人背叛了阶级。
抬得有多高的时候,跌得就有多狠!
真正支持刘标的,不是士族,不是豪强,而是万千农民。
这才是刘标的基本盘!
刘标能立业的根本!
一旦抛弃了根本,刘标也就没了任何的优势!
良久。
庞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淡然一笑:“孟临,你这是在考验我的用兵能力,不仅要攘外,还得让我安内啊。”
诸葛亮亦是笑道:“士元兄只是用兵,我还得理政。治天下可比打天下难多了,孟临兄长还真是瞧得起我。”
刘标大笑:“你们可是龙凤之才,若没点挑战性,如何能千古流芳,万世留名啊。”
“好兄弟,当然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苦同吃,有骂名也同担了。”
得了诸葛亮和庞统的支持,刘标再无顾忌。
庞统又提议让稷门学子在徐州造势,借天地鬼神之力,传出“谶语”。
刘标认同了庞统的提议。
在这个普遍文盲的时代,“天地鬼神之力”,更容易流传。
数日后。
疏通睢阳渠的民工,在淤泥中挖出一樽石人像。
有人认出,这石人像正是神农像。
神农像上,又刻了一行字“地泽万物,神农不死,天地农君,稷门当兴。”
众民工心中骇然,忙往上报。
很快就有桃源军亲自来搬运神农像。
刘标又于南郊祭祀天地,尊神农法旨,向众士民首次提出了“天地农君”的概念。
一时之间。
万余稷门学子,疯狂的在徐州宣传“神农谶语”和刘标对“天地农君”的注解。
力求让这谶语和注解,传到徐州每个角落。
按诸葛亮的想法,在称帝前就要将这些谶语和注解尽可能的宣传,避免徐州的农民被小人蛊惑。
与此同时。
刘标的称帝准备,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徐州的动静。
没有瞒过曹操部署的探子。
“又是神农石人像,又是谶语,又是祥瑞,刘标小儿,这是想要上尊号称帝了!”
“汉逆之贼,竟敢如此!”
曹操心下恼火。
孤还没拥立新帝,你就开始称帝了?
虽然早知道刘标会称帝,但真听到刘标为称帝做准备时,曹操的心中还是很不爽。
甚至有些嫉妒。
毕竟。
曹操只能让儒生搜肠刮肚的辩经,最终也只得了个“摄政”,号称“假皇帝”,也只是“暂行皇帝权”,名义上最终是要还政的。
哪像刘标。
就因为姓刘,直接就上尊号称帝了。
郭嘉则是仔细的琢磨徐州传来的谶语,眉头紧蹙:“奇怪。刘标怎会用这等谶语?”
曹操见郭嘉在那蹙眉低语,问道:“奉孝,你在想什么?”
郭嘉凝神道:“刘标擅长农术,又被称为稷子,追随刘标的士子也自称稷门学子。”
“谶语中,稷门当兴,对应的意思,便是刘标当立,是神农认可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