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鸿蒙北美2004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ibook的注册用户为3300万,算是英语市场最大的线上文学网站。
    除了吸纳英语市场本土作家,还有专业的翻译团队翻译鸿蒙文学华夏公司的书籍。
    《小兵传奇》、《诛仙》、《天魔神谭》等鸿蒙文学华夏公司爆火的小说,基本都有专业的英语版本。
    2004年第三季度,鸿蒙北美文学网线上订阅和线下实体书,总计获得6700万美元的营收,净利润1830万美元。
    鸿蒙漫画网站跟鸿蒙文学晚了一年进入五眼联盟。
    虽然跟漫威和DC这两家巨头还不能相比,但凭借着低廉的注册门槛,三年下来拥有了5000多部作品。
    除了一部分是华夏、东瀛、南韩等优秀漫画的改编。
    本土的漫画占了一多半。
    需要强调的是,鸿蒙文学的优质小说,为鸿蒙漫画提供了大量素材。
    两者的联动,极大的提高了彼此的市场占有率。
    三年多砸钱耕耘下来,鸿蒙漫画北美公司拥有1700万注册用户,是五眼联盟内部最大的线上漫画网站。
    2004年第三季度,鸿蒙漫画北美公司网线上订阅、线下实体书、周边产品开发,总计获得8900万美元的营收,净利润2130万美元。
    没错,漫画公司的营收更高。
    因为漫画有周边。
    图片的感染力永远比单纯的文字更受欢迎。
    鸿蒙北美动画公司,原本是环球娱乐的动画部门。
    从来都没开发过什么大制作。
    所以鸿蒙收购环球后,便把动画部门接了过来。
    “《小兵传奇》的动画完成了吗?”
    “目前已经制作完第一季,正在联系电视台播出,如果收视率不错的话,我们再开始第二季的制作。”
    徐良点了点头,《小兵传奇》是少见的科幻题材,不管华夏还是北美,都能够接受。
    当然一些细节还是需要改改。
    “有第二部的制作计划吗?”
    “我们准备制作两部,一部英国作家的小说《克里斯女巫》,目前在鸿蒙北美文学网上拥有2140万订阅,非常受欢迎。
    另一部是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写的《暮色》,从2003年发布到现在已经有超过4000万订阅,很多制片人,以及二十世纪福克斯都想购买版权。
    不过被我拒绝了。”
    “暮色?”
    徐良总觉得很耳熟。
    “内容你看过吗?”
    “看过一些,不过没看完。”
    “简单说说。”
    艾伦有些好奇大BOSS为什么会对这个感兴趣?
    不过他还是迅速道。
    “作品讲述的是两个中学生贝拉与爱德华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
    但与一般青春小说不同的是,这是一个人与吸血鬼的奇特恋爱。
    作品以若隐若现哥特式风格作为背景,透过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夹杂着超自然元素,加上跌宕起伏的情节……。”
    徐良越听越觉得熟悉,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
    “这TM不是《暮光之城》吗?!”
    上一世的时候,他被女朋友拉到电影院看过这部系列电影。
    女朋友看完感动的不行,他吗……?
    有一段相声形容的很好。
    今天他爱她,明天他爱他,后天他不爱她他爱她,他又爱上了他曾经的她。
    他和她,他和他,他不和她,他不和他,他又和她,他又和他,他和她的曾经的他,生出来的孩子长得像他……。
    虐的他想吐。
    打断仍然在滔滔不绝的艾伦后。
    “看来你很喜欢这部小说,记得很清楚吗。”
    艾伦苦笑道:“主要是我女儿喜欢,为了能跟她沟通,我看了很多遍,所以记得清楚。”
    “我记得你女儿刚上八年级吧?”
    “是的。现在正是叛逆的时候,要不是马丽娜舍不得,我真想把她送到教会学校去。”
    “呵呵,小孩子吗,这个时候正是叛逆的时候,过去就好了。”
    艾伦点了点头,突然好奇道:“BOSS,您有叛逆期吗?”
    “没有。”
    “没有?不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华夏不同于美国,在这里你们不用考高中。但华夏不一样,九年级再往上,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试。
    如果考不过,那么需要拿出相当于5万美元的学费才能进入高中。
    拿不出钱就只能放弃。
    我的同学里差不多90%的人,都没有进入高中。”
    他读初中的时候,初一共有7各班,每个班六十人左右。等到初三下班学期的时候,四百多同学分成了三个部分。
    把每个班的前十名集中起来,组成一个重点班。
    再把复读生、艺术生,七个班11~25名集中起来,组成两个普通班。
    这三个班都以考高中为主。
    剩下的全都放弃了。
    因为这些人除了拿钱,根本不可能进入高中。
    除了少部分进入技校,极少一部分参军外,剩下的都自谋生路去了。
    重点班还好,两个普通班里大部分都考不上高中。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数据,但考上的加花钱的,大概率不会超过五十人,甚至更少。
    为什么这么肯定?
    2000年左右的时候,初中考高中基本都是划片招生。
    除非你能考进全市前一百名,或者有过硬的关系,否则只能去就近的高中。
    他读高中的时候,高一七个班,六十人的班级,同班同学里,来自同一个初中的同学,有且仅有一个。
    可以说初中升高中的残酷程度比大学更厉害!
    直到10年后,生源越来越少,情况才好转起来。
    甚至,招不满学生的高中也全都合并了,包括他那座位于乡镇上的母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