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北地骑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子荣新元元年,冬十月二十四。
    北地郡故郡治,义渠县。
    ――光是从北地郡曾经的郡治名,便不难猜测出北地郡的由来。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灭义渠,设北地郡,治义渠,为秦初置三十六郡之一。
    二世即立,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大泽,王离率领秦长城军团南下平叛,让草原最不起眼的一个小部落:匈奴部占了天大的便宜,继承了秦掌控下的大片草原不说,甚至还得到了秦长城军团回撤时,没来得及带走的粮草、军械。
    待秦亡汉兴,华夏文明的北方边境,早就从秦时南移了数百里不止。
    曾经的前沿阵地:高阙,成为了匈奴人的腹地;
    曾经的进攻中转站:秦长城,更是成了匈奴人躲避风雪的天然营地。
    而曾经的大后方,北地、上、代等郡,却成了如今的汉匈交界。
    ――甚至就连这,都还是太祖皇帝凭一场平城战役,将汉室的实际掌控范围北推了数百里,才艰难达成。
    曾经的北地郡治:义渠县,也在马玲成为北地新郡治之后,变成了汉置北地郡东北边境的军事重镇。
    此刻,北地郡守程不识,便位于义渠县内。
    当长安发出的诏书传达时,程不识正在义渠县衙内,查阅着自发前来参军的北地儿郎档案。
    接到刘荣‘不必顾忌地方治安,全力征召兵马,而后进驻朝那塞’的诏令,程不识坐在县衙正堂上首,看着面前的木案,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思虑之中。
    “尽召北地可战之兵……”
    看着左手边的诏书,程不识会心一笑,面上凝重之色却并没有消散。
    稍一转头,看向右手边,那高高堆起的竹简,程不识又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北地骑士……”
    “难不成,真要在北地都尉下,组建一支骑兵?”
    程不识不由得陷入沉思。
    匈奴人还没来;
    但程不识派去打探的斥候已经传回消息:北地郡西、北方向,已经被彻底封锁!
    而且,对北地郡西、北边境进行封锁的,并非幕南诸部的兵马,而是右贤王直属的本部兵马!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程不识派出的斥候走不出北地、走不进草原,已经很能说明情况了。
    ――与绝大多数人料想中的状况有所不同:汉匈边境,其实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维持着半开放的状态。
    何谓半开放?
    便是既没有开放到完全放任人员流动,也没有彻底闭关锁国。
    西起陇右,东至燕国右北平――整条汉匈接壤边境线,每个数百里便有一处供汉匈双方进行贸易往来的互市。
    这些互市,是匈奴人自汉太祖高皇帝时开始,经过一次次和亲、一次次和谈,从汉家敲诈得来。
    ――汉匈互市,对谁更有利?
    ――说是‘互市’,匈奴人又能给汉家带来什么?
    左右不过牛羊牧畜,以及牧畜皮毛、乳制品之类。
    这些东西,汉家缺归缺,但也不是没有,而且这些东西并非必需品。
    反观匈奴人能从汉家得到的,却是草原上一点都没有,甚至未来也很难有的稀缺生活物资,乃至战略物资。
    盐!
    醋!
    茶!
    药!
    以及各类青铜制品、布帛纺织品等等,都是能大幅改善匈奴人生活质量,乃至提高文明进程的好东西。
    所以,匈奴人才会如此不遗余力,不惜通过武力压迫,再以军事实力胁迫汉家设立互市,以供匈奴人换回汉家的物资。
    作为完整的统一政权,汉家也不是傻子,更不是大怂那样的软骨头。
    答应设立这么多互市,汉家自也有自己的考量。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在此刻的程不识手中有所体现。
    ――程不识派去打探消息的斥候,是扮做商人出边关的!
    斥候没出北地,就意味着匈奴人眼下,不允许商人出入汉匈边境!
    汉家的商人,明明能为匈奴人带来梦寐以求的稀罕物件,眼下,匈奴人却不允许汉商过境;
    如果连这点问题都想不明白,程不识,也就妄为边关守将,尤其还是出身边郡的边关守将了……
    “能让整个河南地,都不为财货所动的,只能是右贤王的军令。”
    “――甚至是单于庭的军令,亦未可知。”
    “只不知,何时而来,又带了多少兵马……”
    如是想着,程不识便疲惫的揉了揉眼角,为眼下的状况头疼起来。
    不多时,七八位身形魁梧的将帅鱼贯而入,各带着凝重之色,对程不识轰然一拱手。
    却见程不识淡淡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落座,而后才将手边的诏书递给身旁亲卫,交由众人传阅。
    “狄酋不循惯例,至今未曾吊唁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