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不怕问题暴露!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让刘荣感到可笑的,是在诏书最后,窦婴甚至还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般,莫名其妙加了一句:得如此荣宠、厚待,望天下各地方郡县官、吏尽心竭力,不负家国厚望。
    听上去是没啥毛病。
    但在刘荣眼里,可就全是毛病了。
    不要辜负家国、天下的期望?
    ——合着此番增长俸禄,是家国、天下给官员们加的?
    不需要!
    刘荣不需要天下官员,对家国、天下——更甚至作为家国、天下‘代表’的长安朝堂怀有感激!
    冤有头,债有主。
    钱是刘荣讨得,加薪的决定也是刘荣下的。
    要感谢,天下官员只需要感谢刘荣一人即可!
    至于未来,后世之君继续自讨腰包,从少府内帑继续给官员发放额外的俸禄,天下官员自然就该感激、感恩后世之君。
    但现在,汉天子是刘荣。
    看透了窦婴,以及窦婴为首的外朝的‘险恶用心’,刘荣却并没有当面揭穿窦婴的小心思。
    ——毕竟窦婴,是汉家如今的丞相,礼数上,基本与刘荣平起平坐的人物。
    再加上窦婴,又是东宫窦老太后族人当中,最拿得出手,同时也是唯一拿得出手的那一个,所以即便窦婴‘暗怀鬼胎’,刘荣也不好太跌了窦婴体面。
    便也没把话点破,只耐人询问的回了一句:留中不发。
    看似委婉,其实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在这个时代,某位臣子递上的奏疏,被天子做出‘留中不发’的批示,那只有两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3章不怕问题暴露!(第2/2页)
    要么,是这封奏疏过于先进,暂时没有可行性,却在未来又巨大价值!
    所以‘留中不发’,一来是保密,二来,也算是把计划书封存,留待将来。
    再或者,就是这封奏疏狗屁不是,但递上奏疏的人有点身份、地位,天子碍于情面不好直接驳回,又或是正面表示‘不接受’‘不认可’。
    便以一句‘留中不发’,算是给彼此都留够体面。
    ——朕不做直接批示,不直接拒绝,给你留脸了;
    你也明白了朕的意思,就不要再自讨无趣,继续反复上这种垃圾奏疏了。
    却不知,窦婴是真的没明白刘荣‘留中不发’所要表达的意图,还是真的有心坚持。
    在第一日碰壁后,窦婴又是接连三日入宫请见,便先后又递上了三封奏疏。
    依旧是草拟的诏书草案,依旧是通篇充斥着‘朝堂研究决定’‘天下官吏要感恩’‘要好好工作’等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却是无限淡化刘荣、无限拔高长安朝堂的内容。
    至于刘荣愈发不满的态度,也只是让窦婴,将措辞改的愈发银灰了些、温和了些。
    但本质依旧没变。
    ——此番加薪,是长安朝堂共决。
    至于加薪的钱从哪来,相府国库还是少府内帑——诏书里只字不提。
    加薪的方案由谁人所提,谁表示支持、谁表示反对——也同样一笔带过。
    被窦婴这么连续搞了几天,刘荣也终究有些恼了。
    便也顾不上给窦婴,留汉相、窦氏外戚代表人物的体面,在窦婴第五次入宫请见,递上第五封草拟诏书时,刘荣也从怀中,拿出了一卷草拟的诏书。
    相较于窦婴递上的草拟诏书,刘荣这一封,就无疑直白了许多。
    ——开篇便是刘荣的第一人称,以‘朕尝闻’起头。
    后续内容,也基本就是刘荣以第一人称,给天下官吏写公开信的画风。
    ‘信’中,刘荣提到了过去这段时间,在天下引起轰动的奴籍案,顺带着,对天下官吏进行了一番敲打。
    敲打过后,又话锋一转,以‘仿效太宗皇帝厚养其廉,使其不必再贪腐受贿’为依据,摆出了增长俸禄的戏肉。
    具体的俸禄增长方式、新的俸禄发放模式,刘荣也是一五一十,事无巨细的写了个明白。
    ——从今往后,官员的俸禄,不再是由相府国库直接发放到官吏手中。
    而是先由相府国库,按照原先的俸禄标准,将禄米、俸钱,以及官员名单——也就是工资表移交少府。
    收下相府送来的粟、钱,以及俸禄发放表后,再由少府内帑,去给天下官吏发放俸禄。
    和过去,俸禄分禄米、俸钱这两部分有所不同。
    往后,汉家官吏的俸禄,将分为:禄、俸、赏、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禄,自然是与品秩对应的麦粉。
    比如丞相,食禄万石,实俸四千石,‘禄’便是二千石麦粉。
    ——俸,也是和原先一样的,与品秩对应的俸钱。
    仍旧是丞相为例,实俸四千石,俸钱,便是按照粟每石三十钱的市场价值,对应二千石粟的六万钱俸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