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盛世的另一面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每当有郡守履任,这两家便会各派出代表,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前去拜会。
    话说的也好听:得知明公履任本郡,作为本郡最具名望的两家‘良绅’,不敢不携重礼相访,以效犬马之劳!
    听说这两家是本地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家族,这位才刚到人的郡太守大概率会两眼放光。
    ——地方豪强!
    ——现成的政绩啊!
    ——只要搞掉这两家地头蛇,那本官在这一郡之地,岂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于是,该郡守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杨、暴两家的贺礼,并明确表示:你两家,还是好自为之吧!
    等长安朝堂下一次迁民实陵,本官就把你们两家报上去!
    然后,这个郡守就傻了。
    ——才刚摆明‘绝不和杨、暴同流合污’的态度,不眨眼的功夫,郡守衙门居然直接停摆!
    一问才知道:郡衙除了主管民政的一把手郡守,以及分管军务的二把手郡尉之外,什么都邮、长吏、郡丞,又或是都尉、将校等,居然无一例外,都是杨、暴两家的人!
    要么,是杨、暴两家的人,被安排到了这些位置上;
    要么,是凭实力爬上这些位置的人,被杨、暴两家以联姻之类的手段,和这两家捆绑在了一起。
    当然,都邮、长吏、郡丞这样的要害位置,更是清一色非杨即暴——直接就是这两家的子弟!
    事情闹到这一步,这个年轻气盛的郡守也终于明白:离了杨、暴两家,自己别说是做出成绩了——连郡衙的日常运转都维持不了。
    于是,风水轮流转,换成了这个郡守携礼登门,极尽卑微对杨、暴两家道歉。
    ——哎呀~
    ——是本官太年轻啦~
    ——没了您两家,俺们这河东郡,那是一件事儿都办不成呀!
    ——还请您两家,原谅我这个年轻人的一时错漏……
    见郡守如此识趣,杨、暴两家也不拿乔,第一时间让郡衙恢复了正常运转。
    而后,便是对这个年轻不懂事的郡守苦口婆心的说:哎呀~都是误会~
    您是长安派来的郡守,那就是俺们河东的天啊~
    可是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要想治理好河东郡,您还是得仰赖俺们这些‘良绅’来办事儿啊……
    至此,合约达成。——河东郡守以‘不插手政务’,尤其是不侵犯杨、暴两家利益为条件,换得杨、暴两家的支持。
    而杨、暴两家得了权,正事儿却也不耽误——税、赋也好,劳、役也罢,都给办的妥妥帖帖。
    如是数年,郡守‘垂拱而治’愣是垂出一桩又一桩实打实的政绩,很快便升迁离去;
    而后,杨、暴两家再次派人携重礼登门,拜访新到任的河东郡守……
    “有些话,孙儿不便明说。”
    “但依皇祖母之阅历,瞧明白这点事,总还是不在话下的……”
    对于窦老太后‘是否对关东地方郡县,在关于陵邑制度的工作上感到不满’的询问,刘荣并没有直接作答。
    只如是隐晦答出一语,便就刘荣苦笑着摇了摇头,自顾自说道:“太祖高皇帝筚路蓝缕,立我刘汉国祚,乃告天下:商者末业,其害,尤甚于鲁地之腐儒!”
    “乃谕: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别居另册,以为,有别之民也……”
    “又置陵邑之制,广迁关东地方豪强、二千石不能治者于陵邑,以实关中、以固国本。”
    “——太祖高皇帝七年,又孝惠皇帝八年、吕太后八年;”
    “凡有汉二十五载,我汉家赖陵邑之制,而使关东无豪强之祸、地方无宗族之患。”
    ···
    “及至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却为陈平、周勃等老臣掣肘,更齐悼惠王诸子虎视眈眈、居心叵测于关东。”
    “为得保宗庙,太宗皇帝不得已,先废山泽之禁,后除盐铁官营,更许民私铸铜钱。”
    “——世人皆曰: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凡诸夏之民,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又太宗皇帝行仁德之政,使民得其食、其衣,贾得其产、其利;”
    “如是二十七年,天下百废俱兴,工、商之民,皆犹如鱼得水。”
    “然此间之弊如何,天下百姓民不知,公侯贵戚不顾,公卿百官知而不敢言。”
    “便是孙儿,亦不敢以逆耳忠言,而有伤太宗孝文皇帝之遗德……”
    如是一番话,不单是让窦老太后陷入了沉思,也同样让刘荣,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沉默之中。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华夏封建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开创者,即‘文景’二字的‘文’。
    而太宗孝文皇帝在位年间,华夏文明的状态,完全用‘宽松”二字来彻底概括。
    宗亲诸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