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言之,刘荣搞出来的宿麦面试,外加粮食官营,直接提高了汉家自耕农的收入、幸福度和抗风险能力,并间接巩固了汉家的统治根基。
这一项,刘荣是能确定其功绩,并不需要探讨‘究竟是否文景之功’的。
量产——主要是粟稳中有进的产量增长,确实和文景之治脱不开干系。
但宿麦的大规模推广、面试的出现及推广,还有最近这几年,因肥料、耕作方式、耕作工具等人为外部因素,而进一步快速增长的粮食产量,刘荣也是能坦然把功绩,安到自己的头上的。
再有,便是吏制和官僚体系。
在过去,汉家的官僚体系说不上混乱,却也冗杂不堪,存在极为普遍的职务重迭、权责划分不明确的现象。
最具代表性的:丞相是天下的丞相,内史却有是关中的丞相;
天下包含关中,丞相也同样是关中的丞相,等于说关中有两个‘丞相’类型的全权话事人。
再比如军中,负责后勤输送的后将军、负责后勤线路安全的后将军,以及在战场上保护后方,随时准备后军转前军,引领大军撤退的后将军——都叫后将军,职责确是风牛马不相及,职权差异比人和猪的差距都大。
高的军中将帅,又或是长安朝堂发出指令,还得指名道姓不说,另需在字里行间疯狂‘明示’,以明确此后将军,究竟是哪个后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9章封禅?(第2/2页)
再比如,仍旧拿内史举例。
——说是治粟内史,理论上本该是天下的农稼官,却只管关中的农桑。
不想着把职责范围,从关中往关外拓展拓展,却整天想着关中还有什么权利,是可以被自己扒拉进碗里的。
而在经过刘荣一系列的针对性改制之后,官僚体系顿时就清晰了起来。
该管什么管什么,该谁管就让谁管,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起来。
另外,针对汉家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的贪污腐败问题、收受贿赂之风,刘荣也并没有因为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又或是‘人力成本高’之类的托词坐视不理。
一手内帑养廉金,且不说成效如何,是否违背人性——至少钱是真金白银往外拿了,也最大限度做出完全的计划了。
贪腐被赶尽杀绝是吹牛,但因为‘居长安大不易’之类的原因而贪腐的情况,已经被刘荣以大魄力、大手笔,从根源杜绝了发生的可能。
官僚体系职责分明,贪腐之风得到有效控制,这一项,刘荣也能毫无心理负担的,往自己的功绩簿上写。
真要说起来,父祖联手搞出来的文景之治,在吏治这一项上,非但无法从刘荣这里分走功劳,反而还倒欠刘荣一笔!
毕竟汉家的受贿之风,是源自太宗孝文皇帝,对肱骨心腹:将军张武受贿一事过分随和的态度,以及先孝景皇帝对姐姐:馆陶公主刘嫖的无下限纵容。
最后,同时也是最值得说道的,无疑便是刘荣的武功了。
——在刘荣即位后,汉家在面对匈奴人的战争中,打破了许许多多记录,建立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累累战果随便拿出一个,都是有汉以来的过往五十年不能及,甚至百姓做梦都不敢梦的那么大胆的程度。
只不过,有一说一。
武功方面,只是‘功成在我’,却当由父祖‘功成有我’,刘荣也是不得不认的。
一如秦奋六世之余烈,经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直到第七世的始皇嬴政,才厚积薄发,一扫六合;
汉家自国祚得立以来,也是历经高皇帝,孝慧皇帝,前少帝、后少帝,太宗皇帝、孝景皇帝——直到这第七世的刘荣,才得以完成力量的积蓄,开始有守转攻,一点点讨回匈奴人身上的血债。
事实上,对于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刘荣的看法就一直如此。
——能把事儿办成,确实牛,也确实有功。
但功劳的大头,不该是一咬牙一跺脚,派卫青霍去病去打,然后就打赢了的汉武大帝所有。
而应该是有汉以来,一代又一代想打却舍不得打,苦无钱粮为续、卫霍为将,甘愿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在史书上背负和亲骂名,也要代代传承接力,给汉武大帝攒出决战军费的历代先皇。
就好比一个家庭,父母省吃俭用几十年,拿了十万块;
哥哥没日没夜的工作,攒了十万块;
姐姐嫁人的彩礼拿了五万块,弟弟妹妹勤工俭学外加奖学金,也拿出了五万块。
辛苦全都让家人受了,好不容易凑出来三十万,给你小子买了辆奔驰车。
哪有你小子开车出去,逢人就说你自己有本事、开上大奔了的道理?
这车咋来的?
是,合同你签的,车子也在你名下,车也给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