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帮太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成的部分越少,则得分越低。
    至于最终结果的成败,反倒是次要的了。
    ――还是那句话:做了汉家的太子,就不怕你整活,只怕你没活!
    只要你能整活――尤其是独立整活,那即便你手搓小行星,人们也只会夸你一句:卧槽牛皮!
    没跌份,好样的!
    具体到此番,刘荣组建太子亲军,本就是太子储君展现军事素养,外加太子对军队、对兵权的重视程度的表现机会。
    如此重要的大考,就算不考虑‘亲军必须由自己独自掌控’等方面,刘荣也同样不可能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替自己‘代考’。
    倒是申屠嘉那句话,让刘荣深以为然。
    太子三师,要做的是教太子怎么做储君,而不是帮太子,更或直接就是替太子做储君……
    “倒是可以把这句话记下来,将来说给那个不成器的混账儿子听?”
    如是想着,刘荣便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对周亚夫再一笑,算是彻底否决了周亚夫的提议。
    而后,便稍一锁眉头,转头望向身旁的老丞相申屠嘉。
    “依稀记得先帝年间,父皇的思贤苑,也是要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大计的?”
    听闻此闻,申屠嘉当即咧嘴一笑,颇有些欣慰的捋起颌下仓髯,缓缓对刘荣点下头。
    “自北平侯为我汉家,定下每年岁首小计,每三年一大计,以考核地方郡县主官的制度以来,我汉家的郡县主官,都把每三年一次的大计视为首要大事。”
    “――因为每年都有的小计,朝堂并不会因为地方郡县的成果,而做出赏、罚,仅仅只是借此了解各地的状况。”
    “但每三年一次的大计,却是官员真正意义上的大考。”
    “政绩出色的,课为:最,会得到褒奖、赞扬不说,更会得到升迁考察的机会,被御史大夫所关注;”
    “接连三次大计课为最,更将直接得到朝堂的重点关注――自此平步青云,官途坦荡,也是没什么奇怪的。”
    “中规中矩的,课为:乙,同样可以得到勉励,接连三次课为乙,或是接连三次课为最、乙,也同样有很大机会升迁。”
    “政绩糟糕,失民、失田者,则课为:殿。”
    “被课为殿者,轻则被训斥、唾骂于朝议之上,重则罢官免职;”
    “若是搞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来,更是会被廷尉下狱治罪,乃至身首异处……”
    简单讲述出如今汉家,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大计,申屠嘉便又对刘荣笑着一点头。
    “自先帝下令,于上林划拨太子私苑:思贤苑,我汉家的大计,思贤苑便也是要参加的。”
    “但思贤苑参加大计,却并不会像郡县地方那样,被课为最、乙、殿,而是由朝堂共议其功过、得失。”
    “最终的责任人,也并非是思贤苑令,或是太子家令――而是太子本人!”
    “自思贤苑设立,到先太宗孝文皇帝驾崩,思贤苑一共参加了三次大计。”
    “其中,第一次,陛下为先帝所唾骂;”
    “第二次,先帝耳提面命,对陛下再三训诫。”
    “直到最后一次,先帝才沉默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陛下在思贤苑取得的成果……”
    听闻申屠嘉此言,刘荣也是面带认可的点了点头。
    这些事,刘荣自然是了然于胸。
    尤其是最后一次,老爷子费尽心机,花了老鼻子的力气,在思贤苑挖了一条二十多里长的水渠,才得到先帝‘绷着脸点个头’的成果,更是刘荣终身难忘的记忆。
    ――先帝对自己的太子,当真是严苛至极;
    就像是后世,那句‘棍棒之下出孝子’,又或是‘玉不琢,不成器’一样:在先帝堪称严酷的调教下,老爷子经过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也终于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封建帝王。
    到了刘荣这一代,老爷子对刘荣――对自己的太子储君,显然比先帝要宽容的多。
    但刘荣也同样清楚:老爷子的宽容,仅仅只限于嘴皮子上,不会对刘荣动辄斥责呵骂、言语贬低。
    当刘荣做出让老爷子失望的事时,这位冷酷无情的孝景皇帝,只会比先帝更无情、更决绝……
    “父皇第一次大计,是在新元元年初。”
    “如此算来,今年年末,便是父皇这一朝的第二次大计。”
    “――彼时,孤这方博望苑就算才设立半年,也还是要参加这次大计。”
    “即便朝野内外不会为难,但若是拿出来的成果太差,孤这个太子储君,也是要面上无光的……”
    刘荣图穷匕见,申屠嘉便也当即了然,按下稍一沉吟,便对刘荣郑重拱起手。
    “今岁,关中粮价不稳,粮产大概率不会高。”
    “如果博望苑粮产能高些,这一次大计,家上便可不必忧心。”
    “至于下一次大计,便是在三年后;”
    “三年时间,足够家上在这方博望苑,做出许多成绩了……”
    申屠嘉一语即出,刘荣先是认可的点点头,旋即望向另一侧的表叔窦婴。
    待窦婴也缓缓点下头,便也当即有了盘算。
    “那就先如此吧。”
    “亲军卫队的事,就等冬训后再说。”
    “近几日,孤先见一见少府,把太子卫队需要的军械,还有博望苑冬训时,需要发放给参训男丁的粮食办妥。”
    “三位老师,便在博望苑稍住几日。”
    “孤还有一些事,需要向三位老师好生请教一番。”
    见刘荣有条不紊的将流程安排好,顺带把三人也安排妥当,申屠嘉、周亚夫、窦婴三人,自也只得齐齐拱起手。
    “谢家上。”
    ――申屠嘉就当此番,是在上林苑度假、修养了;
    “谨遵家上之令。”
    ――对于窦婴来说,往后这几年的首要大事,就是服务好刘荣这个太子储君。
    “臣相宰之身,不便多留。”
    “还望家上……”
    ――周亚夫很郁闷。
    郁闷到明明很不想回长安,却也更不愿意待在上林苑,待在刘荣这方博望苑。
    “条侯即有公务在身,自便即可。”
    如实一语,刘荣便算是送了客。
    对于周亚夫‘恩将仇报’――明明被自己所救,却还是嘀嘀咕咕闹脾气的表现,太子荣,也颇有一些不愉。
    送走了周亚夫,刘荣很快便着手办起正式:派人去长安,把少府令岑迈请来博望苑。
    至于原因:太子卫队所需的军械、博望苑冬训所需的粮草,自然是题中之理;
    但最重要的,是申屠嘉方才所说的‘提高博望苑粮产,以应对今年大计’,让刘荣想到了一个利器。
    有了这个利器,别说是博望苑参加今年的大计――便是整个汉家,都或许会在肉眼可见的将来,因这个利器而国力暴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