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当代墨钜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帮人家种地、替人家担水,这都是题中应有之理。
    最让这些墨者‘无所遁形’的是:这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里,他们还会竭尽所能的,解决这一村、一里的民生问题。
    比如渠水淤泥了,就组织百姓去疏通;
    比如有人生病了,便众筹钱财抓药、寻医,甚至是亲自上手去治。
    有人离世了,则组织百姓一同吊唁、出殡。
    总而言之一句话:为这一村、一里,注入‘团结一致’的基因。
    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群闲不住,且特立孤行、举止辨识度极高的人,无论藏在再偏僻的穷乡僻壤,也很难不被揪出来,并被认出其‘墨者’的身份。
    于是,汉室鼎立后,这些‘归隐’的相里氏之墨,又或主动或被动、或无辜或无奈的再次出山。
    却也并不都入了汉少府。
    不想继续待在关中,又或是不信任老刘家的,多半去了关东。
    只可惜,正应了那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去了齐地的墨者们,即便没人教、没人影响,也还是莫名其妙的成了‘雄辩之士’,续上了齐系相夫氏辩墨的学派传承。
    入了吴、楚的墨者,也同样入乡随俗,很快就和当地豪侠打成一片,一口一个‘侠行天下’,却也随即沉沦于烧杀抢掠、醉生梦死之中。
    到刘荣结识秦老匠的时候,留在汉少府的、明确其身份为‘相里氏之墨’的匠人,包括秦老匠在内,就剩了一十四个。
    其中,有十二人都是汉初,入汉少府的相里氏之墨的后人。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和秦老匠一样,以‘秦’为姓。
    不是为秦披麻戴孝,而是标榜其‘秦墨’的来由。
    将这些秘闻悉数摆上台面之后,秦老匠第三次拒绝了刘荣。
    因为在秦老匠看来,掌权者无法接受墨家学说,是早已得到历史验证的事实。
    所以,刘荣与其再去招惹这些墨家——这些相里氏之墨最后残存的碎渣,还不如任由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自生自灭。
    但刘荣却明确表示:墨家,亡不了。
    孤没允许,墨家就亡不了。
    而后,自便是鲁班苑成立,秦老匠成了明面上的鲁班苑令,以及暗地里的‘太子亲任秦墨钜子’。
    考虑到墨家三个分支当中,余下的齐、楚两支都已在事实上绝传,刘荣也理所应当的,将秦老匠当做了当代墨家钜子。
    然后,神奇的事开始发生了。
    ——时至今日,短短五年时间,鲁班苑内的墨者,便从最开始的十四人,大幅猛涨到了二百一十七人!
    此外,还有数以倍计的学徒,也就是处于考察期的‘准墨者’,成为了墨家的后备力量!
    而在过去这五年时间,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埋身于鲁班苑,为刘荣推动着一个又一个国家级的绝密项目。
    项目有多少,刘荣数不过来;
    完成了多少、搁置了多少,刘荣也记不清了。
    今日,刘荣来鲁班苑,却是为了从鲁班苑那数不清的项目当中,带走一个未必成熟,却必定能惊艳世人的项目。
    当然,在把项目‘带走’之前,刘荣还要好好考察一下项目进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