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新则》的第一次实践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满足了‘敌我双方至少势均力敌’的难度要求;
    与此同时,阵亡的你生前有斩首三级,远远超过了《新则》对个人三等功所要求的:斩首一级后战殁殉国。
    虽然你能拿出首级作为证明的武勋只有一颗,但另外那两颗也有人证;
    就算要打些折扣,也肯定不会完全不作数——至少也能为你赢得一点感情分。
    再加上你战殁,你很可能就要被立为正面典型:于马邑战场荣立三等功,为伟大胜利英勇捐躯的英烈某某!
    你的妻儿能得到你的三等功臣赏钱十万,布一匹,以及一块《三等功臣之户》的功臣匾;
    你的阵亡抚恤金另算,大概是长安朝堂十来万钱,当地郡衙五六万,县衙两三万——总计二十来万钱。
    你的后事,无论是丧葬之礼还是迎来往送,所有支出都有官府和上官承担,根本不需要花费你留下的阵亡抚恤金,以及三等功赏金。
    至此,你作为一个战死沙场的已故三等功臣,为你的妻儿留下了大约三十万钱——价值大约三个中产之家总家产的钱财;
    与此同时,你的子嗣也会被贴上‘英烈之后’的政治增益标签,且有一人可入宫为郎,在当今天子身边侍奉一年!
    待结束在皇宫中的实习期,你那个最有出息的儿子,可以选择做一个百石级别的官员,或是投军成为底层军官:什长……
    以上,就是一位在马邑战场阵亡的有功将士,在战争结束之后所能得到的待遇,以及军功判定流程。
    看上去,似乎并不算很繁杂?
    不过是找阵亡者的三个战友、三个上官,外加军中的军监——即军功核算官了解一下情况,然后由他们做担保,来判定这个人生前的军功;
    等战争结束之后,再由上官把阵亡将士的尸首,以及长安朝堂下发的赏赐、抚恤送回此人的家乡,交到此人的妻儿老小手中……
    但你要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有功阵亡将士,需要长安朝堂做的工作量。
    而这样的有功阵亡将士,马邑战场有至少两千人。
    此外,还有将近四千人,虽然生前没有实打实的武勋,达不到个人三等功的判定标准,却也是有功于宗庙、社稷的烈士。
    这些人,也同样需要抚恤;
    且这些人,虽然没有达到个人三等功,却能分润到这场战争中,马邑方面军获得的集体功勋。
    对了;
    此战,马邑方面军经过长安朝堂商议,最终决定授予集体一等功。
    算下来,这已经是博望侯程不识以主将的身份,第二次率部拿下集体一等功了。
    本来该是特等功的。
    毕竟按照刘荣战前的承诺:此战,程不识所部驻守马邑,只要能让单于庭主力无法‘及时’回援河套,那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无论河套是否到手,程不识部马邑方面军,都能课集体特等功!
    这也不是刘荣给程不识开后门。
    因为按照《新则》关于集体功勋的判定标准,集体特等功最核心的判断依据,不外乎一句:在【明显】的劣势兵力下,【完全】挫败敌军战略意图,并以【合理的损失】作为代价,为本方战略目标作出【极大贡献】。
    很显然,程不识所部在此战的表现,勉强能够得上这个标准。
    以五万兵马,面对单于庭主力十几二十万兵马——【明显】的劣势兵力满足;
    让单于庭即没有从马邑打开汉家边墙的缺口,从而为祸汉边,也没能保住河套——【完全】挫败敌军战略意图满足;
    以阵亡六千人,即总兵力一成多的代价,为此战,汉家谋夺河套做出《极大贡献》,显然也没什么毛病。
    但最终,刘荣还是没多坚持,同意外朝将程不识部的集体武勋,判定为了集体一等功,而非更高一级的特等功。
    至于原因,有人说是程不识主动让出马邑的举动,实在是太过于大胆,太过于冒险,刘荣碍于外朝的压力,才勉强答应对程不识所部的集体武勋降一级。
    也有人说刘荣,其实本来就不想给程不识所部,课集体特等功;
    最终降为集体一等功,不过就是顺水推舟,借着外朝的手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实际上,只有刘荣知道:此战,程不识所部,绝对不能被课为集体特等功。
    ——北地方面军,可是开疆拓土拿下了整个河套!
    结果到头来,你程不识在马邑守了一座城,就课集体特等功了?
    那咱们北地方面军呢?
    超级无敌螺旋酷拽吊炸天·集体特等功?
    开什么玩笑!
    开疆拓土的大功,能和守一座城相提并论?
    虽然在刘荣看来,此战,守住马邑、牵扯住单于庭主力的程不识所部,贡献丝毫不比开疆拓土、拿下整个河套的北地方面军小;
    但刘荣不得不承认:在开疆拓土这种青史留名的大功面前,刘荣必须尽可能保护程不识。
    毕竟程不识,是刘荣潜邸时少有的,能拿的出手的心腹班底;
    且程不识很年轻。
    去年年初,才刚在朝那塞立了集体一等功,本人封了侯;
    此战再立一个集体一等功,尚且已经是有些木秀于林了。
    若真把程不识所部课为集体特等功,那以后,汉家的上下将帅,也都不用去努力打胜仗了——都去向程不识学守城就行了。
    很显然,这是刘荣不希望看到的。
    ——守城当然有用。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此战,刘荣需要有程不识这么一个稳如老狗的机器人,去确保一处战略要点不被敌方掌控。
    但刘荣绝对无法接受汉军上上下下,全都是程不识这样莫得感情的机器人。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争,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而艺术,是需要创造力、想象力的。
    在‘战争的艺术’这个命题上,程不识,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艺术家。
    准确的说,程不识这个艺术家,涉猎的是‘防守的艺术’。
    而在这个范畴当中,汉家有一个程不识足矣。
    真要说创造力,刘荣还是更期待那两位尽快成长起来。
    马邑方面军集体一等功,夺下河套的北地方面军,自然就是毋庸置疑的集体特等功了。
    整个北地方面军,无论是战卒、伙夫,还是负责后勤保障马夫、民夫,都将分润到集体特等功的奖赏!
    哪怕是一个地位最低,出力最少——仅仅只是背一袋粮送去了河南地的民夫,都能得到足足两万钱的赏钱!
    而这,就意味着长安朝堂,要对北地方面军至少十万名以上的个人,进行赏赐及功勋核准。
    虽然没有个人武勋核准那么复杂——仅仅只需要核准这些人是否参战、具体做了些什么,但这也是达到十万人级别的大规模核准、判定。
    只能说:未来三个月乃至半年,长安朝堂八成以上的精力,都要用在这些事情上。
    马邑、北地两个方面军,阵亡将士的抚恤,有功将士的赏赐,以及二者的判定、核准;
    再加上开春之后,河套——即朔方、五原二郡可能面临的军事威胁,促使长安朝堂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
    怎么说呢……
    谁说公务员清闲的?
    忙死了好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