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老朱:咱为什么不学大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紫禁城。
    宣政殿。
    此时。
    朱元璋负手而立。
    看着殿外。
    身边。
    朱标皱眉道:“父皇,今年朝廷算是最好过的一年,不提十弟年底承诺的400万两银子,便是十弟上次送来的银子,也足够朝廷开支!
    给颖国公的南征军犒赏都发下去了,北伐也准备的差不多了,甚至明年就能动手!
    您.为何还要为了十弟的200万两银子就.”
    朱元璋转过身,笑了笑。
    问道:“为了区区200万两银子,咱就让科举延期?
    太子,你真当咱会在乎区区一点银子?”
    朱标愣了愣。
    不在乎吗?
    刚才你讨价还价的样子
    自己可还历历在目呢!
    朱元璋笑着自言自语道:“大明,真的缺钱吗?咱当年问过韩国公,前代财政是怎么个模样!
    前朝情况特殊,那些鞑子财政管的稀烂,更是弄出包税制这样的奇葩制度,一年岁入几百万两,咱们不去管它!
    单说宋朝,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朝廷岁入可达6000万贯!折成白银便是6000万两!
    南宋时期,即便只剩下了半壁江山,总体收入,也能达到一亿贯!
    咱大明,是地不如宋朝广,还是人不如宋朝多?
    若是咱想效法宋朝征税,不至于年入只有一千万两!”
    朱标愣了愣。
    父皇这个观点,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朱元璋笑笑,道:“宋朝财政何以宽裕?韩国公说过,一方面是对百姓横征暴敛,无税不征!但最重要的,还是商业!”
    朱标点点头,道:“是啊!那些富商巨贾,手握银钱动辄几十上百万!这一次对盐商的查抄也足可见其实力!儿臣听说,查抄上来的财货价值四百万两之巨!”
    朱元璋笑道:“四百万两?那才有多少!有位故人,咱已命蒋去寻了!若是寻到他,你才真正知道商人有多强的实力!”
    朱标懵懂地点点头。
    在他眼里。
    这四百万两已经很触目惊心了。
    朱元璋摆摆手,道:“太子!今日咱不提它!
    你不是问咱为什么答应檀儿,科举考试可以延期吗?
    那是因为咱也觉得,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不是好事!
    洪武四年,咱就看出来了!
    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都是什么人?
    虽然精通经史子集,念的头头是道,但办起实务来,差得远了!
    这么多年,咱从民间察举选拔人才,办国子监挑选可用之人,都是因为这科举考试选出来的人不行!
    若是多年下来,国家一直这样选拔人才,只怕可用之人将越来越少!
    到时候,官不知民,更不通政务!
    只怕府县权力都要被他们的师爷和吏员窃走!
    那些家伙一辈子晋升无望,到时候拼命搜刮百姓,咱这大明,岂不是要毁了?
    檀儿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科举考试改制本与他没什么关系,但他看到了这一点,便要据理力争,跟咱、跟宋讷他们争辩!
    就冲这,咱相信,檀儿真的是一心为国为民!”
    朱标点点头,道:“十弟眼光深远,又敢为了咱大明仗义执言,儿臣心中也是佩服得紧!”
    朱元璋笑笑。
    “他?他看的还不够远!”
    朱标听到这话,笑道:“还请父皇示下!”
    朱元璋道:“檀儿是个办事的好手,所以他的眼里只有实务,却看不远!
    他没做过皇帝,不懂也是正常!
    其实,官员不通政务又如何,咱可以让吏部制定更详细的观政、学习之法,并在考核的时候加以严格、细化。
    能够考上进士的,又岂会有笨人?经过一番学习、历练,也就成了!
    咱一开始想的是,这些书呆子只钻研四书五经,那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吗?
    日后,咱大明的官都会认可忠君爱国这一套!
    所以咱才将孟子书中大逆不道的言论悉数删除,足足有100多条!
    动不动鼓动百姓造反!
    哼,这个老夫子真是其心可诛!”
    朱元璋踱着步。
    皱眉道:“但是咱又想了想,若是科举考试从此以后,真的只考四书五经,是否会造成一个结果!”
    朱标忍不住问道:“什么结果?”
    朱元璋道:“天下官员皆出一门!大家都是孔孟门人,说话做事,最终的观点和利益也一致!咱这一世倒是无妨!
    但后世,若是这些官员皆是如此,岂不是将皇帝架空了?
    甚至有可能导致对抗!
    咱的后世子孙,又如何跟他们斗?”
    朱标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变得十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