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郭桓招供!震动全国!朱檀愁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片刻不敢耽误,生怕他被人暗害。
    王惠迪听到这话,脸色一变。
    无奈只得退下。
    很快。
    朱檀等人进了一处堂中。
    四周已被锦衣卫的人警戒。
    朱檀皱眉道:“案子查的如何了?”
    吴庸苦笑一声。
    “那郭桓倒也老实!如今生怕遭了活罪,只求速死,所以对一切事情交代得都很清楚!”
    说着。
    交给朱檀一份口供。
    朱檀看了看。
    上面还有郭桓的签字画押。
    点了点头。
    翻看了起来。
    第一。
    应天、宣城、太平、广德、镇江五个府、州作为当年的“兴王之地”,也就是朱元璋起兵的根据地,因为长期承担着给朱元璋供给徭役和粮草的重担,朱元璋就下令将这些地方的名田和税收全部减免,官田减半征收。
    但在实际执行中,这些州府的官田税收竟然没有一丝一毫上缴国库,全被郭桓伙同官吏张钦私分变卖了!
    第二。
    户部去年收受的这些秋粮应该入仓450万石,但郭桓等人只收了60万石,包括折算成宝钞的200万石粮食,但还私吞了190万石!
    并且郭桓等人接受了浙西等府的贿赂,高达50万贯,折成白银便是10多万两!
    并指使府县官黄文等人勾结当地官吏继续舞弊,私分朝廷税收,金额不详。
    第三。
    在浙西各地有关机构征收税粮的时候,横征暴敛,譬如征一石米就索要水脚钱100文,车脚钱300文,口食钱100文。收验钱100文,神佛钱100文,甚至装粮食的容器也要收篓钱100文,一石米除了折钞2贯之外,又收了杂费900文!
    这些杂费也悉数落入了郭桓等人的腰包。
    第四。
    郭桓等人收受了今天太平等五州府的贿赂,没有征收应该收缴的马草,却将这部分负担压到了已经收过马草的安庆等地。
    第五。
    则更加耸人听闻!
    郭桓等人命令属下暗中默许一些交粮大户在豆子和粮食中拌水以增加斤两!
    如此一来,他们只需要用较少的粮食,就可以缴纳完相应的税赋,但这些粮食一旦沾了水,在仓库当中一下子就能害得整仓粮食悉数腐败!
    当时,每仓容量高达上万石,这一次就让朝廷损失不计其数!
    具体数目,还要细查。
    朱檀看到这里。
    只觉得一阵晕眩。
    除了这些交代清楚的事情。
    还有一些事情是交代不清楚的。
    那就是郭桓执掌户部的这些年,他所做的账目全部都是假的!
    譬如,河南布政使司洛阳府上缴户部的粮税是三百万石,但入仓之后,郭桓加上两竖,就改成了五百万石!
    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上缴户部的粮税是一百万石,郭桓添几笔,就改成了六百万石!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并不是实数,但是被郭桓这样改来改去这么多年早已乱得一塌糊涂,税收其实全是虚的。
    而这当中更加透露出来一个十分恐怖的事情,那就是郭桓竟然勾结了全国十几个布政使司的官员,包括各州府的!
    舞弊了这么多年,给朝廷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看着眼前的口供。
    朱檀彻底懵了。
    一开始。
    朱檀还想着,不扩散、不株连、不牵涉全国
    但眼下,按照老朱眼里不容沙子的脾气,怎么可能不株连!
    犯罪的线索十分清晰,每一个官员都只得调查!
    何况全国各地都有锦衣卫,要查出些问题还是不难的。
    只看朝廷怎么处置,如何定性了!
    同时。
    朱檀也有些怀疑。
    这郭桓是不是故意的?
    总之他要死了,牵出更多倒霉鬼来才是正常的。
    甚至。
    朱檀怀疑。
    这郭桓是不是想着法不责众,所以,把六部的大批官员都攀咬出来了!
    譬如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代理尚书、左侍郎麦至德.
    赵瑁的罪名是为其浙西老家的十几个亲戚求情,少算土地,少交田税两万石!
    王惠迪的罪名是在处置五六名赃官的时候,轻轻放过,压下了案子,偷偷将人放了!
    麦至德干脆就是跟郭桓同谋!
    二人一起倒卖了不少贪污来的粮食!
    可是关于这些事情的细节,郭桓却语焉不详,完全没办法说清楚。
    朱檀完全有理由怀疑他是在诬告。
    目的就是牵连出满朝高官!
    到时候,老朱一看事态如此之大,说不定,就会对所有人网开一面!
    朱檀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郭桓都做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