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朝堂大反转!老朱雷霆之怒!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000万两银子发挥了大作用!
    朝廷手中有钱有粮,自然发动北伐的时间就被大大提前了。
    事实上除了有银子的缘故,还因为朱檀的鲁商盐行,为了获取盐引,疯狂向前线运粮。
    前线大营一边发盐引,一边疯狂收粮。
    准备工作比往常要顺利许多。
    这也就是鲁商盐行实在,带着山东人特有的朴实,一看前线发布了任务,能尽早送达就尽早送达,能多送就多送,绝无缺斤短两,更没有发霉变质粮!
    而晋商就完全不是这个路数。
    他们向前线送粮向来是能拖便拖!
    稍微拖一拖,没准就能等到在边疆开垦的商囤粮食成熟,到时候在前线附近收粮,直接运,运费可就减轻了太多。
    更多的猫腻,还在跟前线大营军官相互勾结上。
    晋商运粮会填充大量杂草甚至沙石,同时,也可能在路上收一批霉坏的粮食送到前线。
    总之,只要负责验粮收粮的将军没有意见。
    那他们就能轻松获取盐引。
    到时候,无非是再额外给那些前线军官一笔银子罢了。
    官商勾结,老套路了。
    如此一来,前线囤粮的速度便会大大降低,也会导致筹备北伐的进度,受到影响.
    总之。
    在朱檀的努力下。
    如今,北伐的进度被大大提前。
    可能在今秋,也可能在明春,大明,十有八九就能动手了!
    一个主攻方向是位于东北的纳哈出。
    另一个主攻方向则是在正北面的元庭。
    纳哈出一方,军队足足有二、三十万之众,实力强劲,便是在漠北,也不太听元庭调遣。
    元庭自从北逃漠北以来,已经是第三任君主了。
    第一代,便是被徐达赶出元大都,落荒而逃的元顺帝。
    第二代,是元顺帝的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庙号昭宗。
    第三代,是爱猷识理答腊的弟弟,脱古思帖木儿。
    如今,便是脱古思帖木儿在统治北元。
    跟其他朝代不同。
    一般来说。
    一旦这个朝代的都城陷落。
    基本就意味着这个朝代的灭亡。
    但元朝不同。
    在元大都陷落后。
    元朝还保留着相当强劲的实力。
    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元朝在当时还保留着相当强劲的实力。
    当时的元朝迁都上都,行政班底还保留有中书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郎中、尚书、中丞等等.
    在洪武元年大明刚刚建国的时候。
    山西有王保保,陕西有李思齐,均拥兵数十万,陕甘地区还有张良弼、脱列伯等拥兵数万。
    包括云南还有元梁王、东北还有也先不花、纳哈出等等。
    全国各地,北元尚有军队上百万人。
    除了北元在全国各地的强大残余势力。
    大明在建国初期还遭遇了倭寇袭扰,以及高丽王朝的敌对。
    更加糟糕的是,在这个时候,因为连年战事,经济遭到破坏,整个大明百废待兴。
    洪武元年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一边抓经济、发展生产一边跟各种敌对势力斗争,南征北战之下,如今,云南的元梁王已经在傅友德、蓝玉、沐英的打击下覆灭,山西、陕西也被收复大半,东北方也是连战连捷,北元的地盘正在日益缩小。
    虽然实力依然不弱,但跟建国初年相比,已经差了许多了。
    这也足以看出大明军队的彪悍之处。
    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强大的敌人,都被当时的大明一一消灭。
    而如今。
    只剩下最后一个对手了。
    那便是还在北方苟延残喘的北元小朝廷。
    不过汤和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若是要北伐的话。
    魏国公徐达可就坐镇北平都指挥使司呢.
    整个大明要说选择北伐主帅,谁能比他更合适呢?
    论起对北元余孽的战绩,徐达自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他忍不住道:“永昌侯,便是我为你说话,可是.魏国公不是在北平吗?他.”
    蓝玉笑笑,忽然神秘道:“魏国公即将返京了!你可能不太清楚,不过也正常,你的消息没那么灵通!”
    汤和惊讶道:“为什么?”
    蓝玉小声道:“魏国公背上患了毒疽!在北平的时候情况便很不好!稍有好转,陛下便命其长子徐辉祖护送着往回赶呢!不管魏国公这次能不能挺过来,只怕都难以带兵去漠北了!这个主帅位置,我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汤和点点头。
    心中震惊无比!
    徐达今年不过53岁,比自己还小几岁呢!
    怎么会患上这样凶险的病症!
    怎么大明能打的人都不长寿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