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超级特权!国中之国!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着。
    朱元璋皱眉道:“重农抑商是国本,若是学了弱宋,文恬武嬉,国家便完了!”
    朱檀笑道:“倒也不必完全学了宋朝!
    毕竟,他们对于解决流民问题的方法也算不得高明!
    给文官们拼命发银子,让他们有钱消费。
    儿臣听说,宋朝的名臣包拯,在做开封知府的时候,每月有30石粮食的俸禄,还有1500贯的俸银和2000亩地租的收入,再加上龙图阁学士的职位一年还能给包拯1600贯的收入以及四十多匹丝绸的实物收入,林林总总算下来,一年相当于俸银两万一千两了!
    放到如今,能顶得上四个多藩王的俸禄!
    除此之外,国家每年还有各种补贴,甚至还送仆人!
    再加上宋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出了大批读书人。
    这也就形成了冗官。
    至于针对流民,一旦地方上的流民聚集过多,要造反,朝廷的处理方式也简单!
    那就是招安!
    造反反而成了进入官军序列吃皇粮的一条重要途径。
    最终,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官军也就招安越来越多,导致军队丧失战斗力,出现冗兵现象。”
    朱元璋哼道:“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说出来?现在知道弱宋不可学了?”
    说着。
    朱元璋淡淡道:“这个道理,当初,太子的老师宋濂曾经跟咱讲过!
    历朝历代,无论朝廷还是百姓,都是以土地为基础存在的!
    敌国侵占我的土地,便是在要我的命!
    所有,历朝历代虽然强弱各有不同,但面对外来入侵,总还是有些血勇之气的。
    但宋朝不一样!
    他们从始至终,就重视商业,依赖商业!
    这导致他们的百姓无所谓土地在谁手里!
    总之,都高度集中在达官贵人之手,便是沦丧敌手也无所谓!
    下面是这么想,上面也是这么想!
    在他们眼里,那点农税收不了几个银子,倒不如发展商业赚的多!
    所以,宋朝高层对于土地也不热衷!
    丢了便丢了!
    从上到下,眼里都盯着钱,最后结果如何?
    屡战屡败,最后耻辱灭亡!
    历朝历代都将士农工商中的商列在最后一位,绝不是没有道理!
    重商是亡国之道!
    这件事,你今后再也休提!”
    说到这里。
    朱元璋隐隐有几分失望,毕竟,一开始。
    他对朱檀还是有着几分期待的,如果真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那大明未来还怕什么?
    现在看起来,却是条歧路!
    朱檀笑道:“儿臣虽然对宋朝不屑,但却并非否定商业!”
    说着。
    朱檀对朱元璋道:“父皇,您以为宋朝是因商业而亡,但其实,恰恰相反!若是没有商业的高度繁荣,宋朝早亡了!
    冗官维持城市繁荣,冗兵吸纳作乱的流民,而这些,都是极度依赖强大的财政的!
    北宋年间,宋朝一年税收一亿六千万贯,相当于一亿六千万两白银!
    后来便是到了南宋,在丢失中原的情况下,南宋朝廷的财政收入仍然有一亿六千万两银子!
    没有发达的商业,断然收不到这么多税!
    而我大明呢?
    东邻朝鲜,西接西域,南濒南海,北抵蒙古!
    这样庞大的疆域,一年的财税收入,若是没有长芦盐场这般开辟财源,竟然只有区区一千万两银子!
    这么大的差距,父皇就不怕以后大明被活活穷死吗?”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你这小子懂什么?咱这是与民休息!建国初年,民生凋敝到何种地步!若是像宋朝那般对百姓横征暴敛,这天下岂会有今日之气象!”
    朱檀叹口气,道:“话虽如此.可实际上,富国强兵与发展商业并不矛盾的.父皇怎么不想想,若是大明一年财税收入有一亿六千万两白银,咱们何至于做什么事情都捉襟见肘!
    若是我大明处处商业繁荣,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力也会暴增!
    到时候不要说流民了,便是原本在自己家田里有地种的农民也会跑出去谋生!
    这样,土地兼并的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吗?”
    朱元璋看着朱檀,忽然一笑。
    “老十,你若是太子,咱现在就废了你!”
    朱标被老朱的话吓了一跳。
    什么太子,废了?
    随后缓过神来。
    忍不住擦了擦额头冷汗。
    还好,说的是十弟。
    朱元璋哼道:“国家大事冒不得险,更禁不住试错!
    你满脑子的一厢情愿,不是治国安邦之才,反倒可能成了天下大害!
    重农抑商是国本!这点开不得玩笑,更不可轻易动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