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租庸使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才大步走了过来。
    “见过太保(郎君)。”
    “不用多礼。”张军抬头看了看乌头坊门。
    小清禅凑在耶耶的耳边悄声询问:“耶耶,这是哪里?”
    “这里以后也是我们家呀,又多了一座房子,好不好?”
    小清禅眨着大眼睛看了看大门,小脑袋摇了摇,搂往张军的脖子:“不好,清禅不要。”
    “为什么?”张军有点没理解女儿的意思。
    “房子多了便要分出去,大家在一起才好。”
    原来是小丫头嫌家里冷清了。
    房子需要人打理,房子多了人手就要分开。
    没想到小丫头才这么大,已经懂得这些事情了,看来小姑娘确实也是孤独了,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所有变化,并且还能总结。
    主要就是往外派人就总要从大娘子身边抽人担任管事,都是小姑娘熟悉的。这个时代车马慢,一走就是许久许久也不能相见了。
    虽然那些被外派出去的都会很开心,成为一方主事,但从小姑娘的角度来说就不是那么美妙,因为总要离别和想念。
    张军在女儿脸上亲了亲:“好,以后耶耶不再要房子了,也不让娘娘再向外派人,好不好?”
    “好。”小清禅使劲的点了点头。
    大娘子在一旁听着郎君和自家郡君的对话哭笑不得,嗔怪的瞪了一眼。
    户部主事和张军见礼,带着张军浏览了一下府弟主宅,交了敕书官文,张军签字画押,就完成了这座宅子的过户手续,告辞走了。
    这是张军在长安获得的第二座职务住宅了,第一套是原来侍御使凤翔司马那套,已经交还了户部。
    现在住的那套是张军自己家买的,不算。
    不过赐宅和职务分配的住宅还是有区别的,就是不会因为职务变动或者辞官退休什么的而变化,不用交还。
    算是私人的财产。
    大唐很多官员其实都是没有房子的,住的都是职务用房,也可以理解成宿舍,只是规格和大小有点夸张。
    有一些是因为职务变动频繁,随时准备迁家,还有一些就是单纯的穷,买不起。
    不过大多数还是不想买,没有那个念头,宿舍住着又不用交租,不舒服吗?等老了退休回老家就是了。
    反到是民间商人买房子的最多,也最喜欢买房子。
    底层老百姓是不需要买房的,国家按人头给地,良口一丁一亩,贱口五丁一亩,一个三口之家就是三亩地,相当豪华了。
    打发走户部的官员,紫蕊便过来汇报工作。这才是大头。
    “娘子,郎君,通府户三百又六十五,丁口千六百七十三人,童叟三百有六。府藉仆婢合七百又二十一,内府婢百六十二人。
    内府堂七座,合百二十一间,外府宅六百六十三座,未曾详细。
    有厩,场,院,坊,曲市各一,仓,库若干,私酿一处,田亩林池未曾计数,山丘也还未察看。”
    紫蕊是昨天接到敕书才带人过来的,这么短的时间能做了这么多事,已经相当厉害了。
    而且她的处理方式也很有效,先是弄清楚府上人丁户数以及老人和孩子的数量,再查清私藉奴藉,然后就是内外府的房子。
    田亩林池山丘这些本来就是次要的,又跑不掉。
    和张军升平坊的房子地势基本平缓不同,这边的地势正处在山梁和丘谷上,有点立体,内府处于低缓处,山丘上树木比较多。
    唐代的达官贵人喜欢建寺院,也喜欢搞山地公园,长安城内利用地势修建的山地公园有上百个,寺庙就更多了,而且还不收门票,大家可以随意进出游览。
    当然,你得有那个身份。
    紧挨着升平坊的新昌坊就是长安城内最著名的山地公园之一了,由太平公主奠基,先后几位王爷修造,可以俯视长安城十二街区。
    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都给这个公园题过诗,先后好几代皇帝也曾经在这里登高望远。
    尤其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名句就是诞生在这里的。
    所以不要把大唐长安城想像成一马平川整整齐齐的城池。不是。
    长安十二时辰很多细节都做的很好,但就是把长安城拍成了平面,这个错误太大了。
    想一想,一个坊东西就是一公里,怎么可能是平的?又不像现代有大型机械。
    唐长安从南向北是六道山谷六条河,六个塬坡,太极宫在最低点。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势差一百二十多米,东西势差七十多米,路都是起起伏伏的大斜坡。
    前面说过,就算在同一个坊里也是有山有河有谷有田有树林的。必竟就算下坊也有五百五十多亩呢,三分之一平方公里。
    上坊就不用说了,自身就是一平方公里。
    东市西市更不是我们想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