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中风太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屋具需送至观内。”
    “已经安置好了么?”张军这段时间没功夫关心这事儿,只是让人给找了个清净的地方。
    唐代的道观和寺院并不是像现在一样需要刻意修建,也就和普通住宅没什么区别,当然,是官员的住宅。
    包括长安在内,大唐有名的寺院道观有一大半就是原来的官宅。
    换个方式来说,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寺院道观,是保持了唐代建筑的基本风格样式而已,并不是特有的东西。
    而且这会儿也还没有供奉大型塑像的行为习惯,所谓出家就是离开世俗清居,专心研究经史典藉,也不要求吃素。
    烧香也不是佛道的专有习惯,而是大唐这会儿所有官贵人家的习惯,每天要薰香,带动了制香产业的迅猛发展。
    说白了,就是找个清净的地方换一种生活方式,不掺合尘俗之事了。也可以叫避世。
    当然了,手里有钱,找个风景秀美的地方盖个别院什么的那也没人管,反正在唐代中期以前,寺院和道观还很少有隐匿深山老林的。
    “谢太保挂念,别院已经整理清楚了,长公主正在处置家业。”
    张军点了点头:“那便如此,尚宫自去忙吧,回京之时来取启上就好。”
    “是,奴告退。”女官礼了一礼,带着人走了。体型是真不错,还白。白嫩白嫩的。
    张军目送女官离开,回到屋里,查验了一下火封打开信件看了一下。
    升平的也就是想念啊什么的,稍微有点肉麻,郜国的就正经多了,把准备情况什么的都说了一下,说这几日就要搬过来正式出家了。
    她把她前后的事情都说了一下,问张军可有不周到的地方,怕留下痕迹。这女人是真怕了。
    张军看后,取火把两封信烧个干净,把纸灰处理掉,这才坐在那琢磨了一会儿。
    他不可能留两封公主的信放在这等着人发现。你想干啥?哪怕在这个时代这种事儿很多,甚至还挺被人喜闻乐见的。
    但那是见别人的,看瓜吃瓜和养瓜做瓜能一样吗?唐代因为书信获罪的公主官员不是少数。
    义阳公主曾经是李适最喜欢的女儿,骄横肆行,被德宗关了禁闭。
    即使这样,义阳公主死的时候,李适还是相当伤心,追封国公主,起祠堂一百二十间,治丧花了四千万钱。
    而她门下蔡南史和独孤申叔两个写‘义阳子’歌,什么‘团雪散雪曲’,搞的李适差点就把进士科给废掉,把人流放了还余怒未消。
    老双标了。
    其实郜国公主所说的处置家业,不是散卖家产,她两任丈夫留下了一堆孩子,所谓处置也就是把家里安排一下,主要还是遣散门客什么的。
    大唐的公主都喜养门客,每日里诗情画意,围炉聚众什么什么的,你懂。
    她也不缺钱,用不着卖什么,唐代的公主是职务,是有俸禄工资和田产分配的,平时皇帝皇后什么的也总会赏赐。
    一般公主家光是房子就得好几套,都是那种半坊四分之一坊的豪宅。
    比如新都公主死的时候,她的房子改成道观寺院的就有好几座。还有升平公主建的公园,那都是自己家的地方。
    郜国在信上这么说,其实只是告诉张军她在处理一些事情的首尾,让张军放心罢了……她肯定也是调查了解过情况,害怕张军不管她了。
    事实上,公主亲王这些人不管犯了多大的罪都不会至死,顶多也就是禁足,但相关人员包括她的儿女们肯定要遭殃,流放都是轻的。
    她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被发配到房州那种地方去,那还不如死了。
    房州是专门流放王亲贵族的地方,这个规矩是秦朝定下来的,各朝各代继承,愣是把那地方给流放出来了一个中等县城。
    就是今天的房县。
    那地方守着神农架,四周全是大山老林,别说古时候,现代交通曾经都是个大问题,任你跑都跑不出来。
    土生土长的房县的人肯定想不到,自家祖上全是历朝历代的王亲贵胄,历朝皇帝的直系血脉,无一例外。
    张军琢磨了一会儿,提笔给升平写了封回信,想让她转告郜国一些细节,他不好直接给郜国写信,容易被猜忌。
    信写了一半,张军又停住笔,巴嗒巴嗒嘴摇了摇头,把笔放到一边,把墨迹未干的纸揉作一团。这信写不得。
    想了想,又抽了一张竹纸来,用铅笔给长安的紫蕊写了封信,让紫蕊去办几件事。
    一个是让她准备礼物,安排人去张延赏和杜佑的府上祝贺。
    二一个是让她亲自去拜会升平公主,告诉她,郜国的事情搞的越简单越好,以往的千丝万缕必须全部斩断。
    三一个是邀请升平在夏天的时候来凤翔避暑。这娘们现在对张军有点太粘,得安抚一下,别再干出来什么事儿。
    大唐公主们的任性程度可一点也不比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